第241章
。 蔡学姐推门进来,给她端了一杯牛奶,“我这边都翻译完了,你呢?” 孟葭接过来喝一口,“也好了,你发给我了吧?我一起交稿。” “辛苦你了。” “没事。” 蔡莹看了眼她电脑,又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档,“这是GCA的翻译文件吗?你还不准备休息啊?” 孟葭放下杯子,打了个哈欠,“就剩一点了,再翻完这一小段。” 在伦敦时,她就是全球气候适应中心的志愿者。在GCA的主要工作内容重心,也就是翻译一些国内外文件。 比如孟葭独自完成翻译的,曾被学院里的几位白人教授通力夸奖的一篇,亚洲开发银行的《关于知识服务技术援助项目试行办法》。 蔡莹赞许的点头,“你很优秀,小学妹。但也不要太辛苦。” 孟葭完成这些工作,躺在床上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四十。 屋内柔和的灯光,透过没关拢的纱帘,落在窗外那棵银杏低垂的树丫上,如白玉缀满枝头。 一年好像就这样过完了,没有春风灼灼的岁序,雪天也无人来祝冬安。 从一个夏天荒芜到了另一个夏天。 但她还是在ins上发——回国后很开心,校园里的盛夏,敲美! 没关系,反正她从小到大最常欺骗的,就是自己。 小时候总跟自己说,忍一忍。洗掉泥潭里的浊淖,站起来,等成了大人就好了。 离开钟先生时,在伦敦的深夜里哭醒过来,她也抚着心口对自己说,会过去的。 可是她长成大人了,也没多好,那些过不去的事情,照样没过去。 大四上学期,孟葭过的还算轻松,把在伦敦大学的课程折算过来以后,没修完的学分修满,另外就是准备来年的专八考试,以及保研。 真正令她忙得不可开交的,反而是临近毕业的下学期。 四月里考完专八,马不停蹄的准备保研材料,到填社会实践那部分时,她在联合国实习的证明找不着了。 当时是受学院推荐,在纽约总部担任同传实习,为期一个月。 她参加了很多场大型国际会议,关于保障人权和经济发展,每天早上十点钟进booth(同传箱),到晚上七点整理完材料再离开。 工作强度很大,下班之后回了酒店里,孟葭躺在床上不想动,任何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做到的事情,她都做不到。 太累了,大脑直接罢工。 孟葭想来想去,应该是落在伦敦那一个,没带来的箱子中。 当时走的时候实在装不下,就堆在了楼上陈少禹那里,反正都不是急着用的东西。 她也没催着他寄,说你回国的时候带来就成,陈少禹说好。 那天傍晚,孟葭在家里算着时差,给陈少禹打电话。 陈少禹接起来,他竟然已经回了北京,说,“很急吗?我这两天没空给你送。” 她说,“的确很急,不用麻烦你送,我去找你拿吧。” 孟葭问他要了地址,公子哥儿住在海淀的颐和原著,就在圆明园西路。 她打车过去的时候,天早就黑了,新月升起来,院子里飘落槐花香。 这里都是独栋的别墅,孟葭擎着手机,挨户看门牌,但好像哪一家都不是。 她四处转时,浓荫深处走出一道高挺的身影,陈少禹叫了句,“孟葭。” 孟葭冷不丁回头,赶了一步,差点被脚下凸起的石板绊倒,陈少禹牵了她一下。 他扶稳了她的手臂,“路太滑,你当心点。” 孟葭悻悻的,把手抽了回来,“不好意思,我没看见。”
相关推荐: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红豆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我的风骚情人
过激行为(H)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交流_御书屋
女奴的等价替换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