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小说

星尘小说> 最强打脸修仙系统 > 第90章

第90章

希特勒说“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为了报复,希特勒把捷克的利迪策村从地球上抹掉了。 海德里希死后,希姆莱自己负责德国保安总局达六个月之久。一九四三年一月,他让恩斯特・卡尔滕布龙纳担任局长。卡尔滕布龙纳是在林茨出生的法学博士,林茨是奥地利的一个工业城镇,希特勒就是在那里长大的。卡尔滕布龙纳在一九三一年底加入党卫队。在他手下工作的有他的同乡阿道夫・埃希曼。一九三三年,卡尔滕布龙纳担任奥地利党卫队队长,并且继安施卢斯之后于一九三八年担任维也纳党卫队队长和警察首脑。后来的五年中他一直呆在维也纳。他虽然能胜任工作,却没有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他是一头公牛,既象个乡巴佬,又象个伐木工人,粗粗的脖子,呆板的脸上带着伤疤,讲话有些粗野,举止鲁莽;只有他那双毒蛇般的眼睛显露出部分内在的力量。他抽烟一支接一支,酒也喝得很凶。他的智力商数是一百一十三,是智力商数最低的纳粹党领导人之一。但是,他在搞邪门歪道和发觉别人玩弄阴谋诡计方面却颇有一手。他在粉碎这些阴谋活动时毫不留情。 而且,他也有一股不可遏止的权力欲望。 比如说,他继海德里希之后继续蚕食外交部的地盘。到一九四三年十月,驻外秘密警官及其助手的人数增至七十三人,遍及十九个德国驻外机构。这个人数自然还不够。党卫队保安处要求向更多的驻外机构派遣它的人员。这个要求得到了满足,甚至在梵蒂冈也派驻了秘密警官。有时候,党卫队保安处的插手把事情弄糟了。党卫队保安处的一名特务曾经在阿根廷进行购置武器的谈判。事情败露之后,阿根廷断绝了同德国的外交关系,使希特勒丧失了他在西半球的最后一个落脚点。第二年,一九四四年,卡尔滕布龙纳逼着里宾特洛甫同希姆莱签订了另一项协定。这项协定基本上重申了已有的相互关系。协定第四条的第一句话表达了纳粹党独裁者手下这两员干将之间携手合作的保证:“德国保安总局提供的有关外国的情报,只要是元首感兴趣的,将作为德国保安总局的材料由外交部送交元首。”然而第二句却更清楚表明了控制权实际掌握在谁的手里。因为这一句说,党卫队队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由他自己向元首报告情况。” 最能显示卡尔滕布龙纳夺权本领的,是他在上台之后一年,就实现了海德里希老早的一个梦想。他从军方手里把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夺了过来,把它合并到德国保安总局。一九四四年二月十二日,希特勒下令成立“统一的德国秘密情报机构”,由党卫队领导。卡纳里斯被撤职了。新的联合机构于一九四四年六月一日成立。谍报局一处(间谍处)变成了德国保安总局六司下面一个新的军事情报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纳粹党终于囊括了德国所有的间谍机构。 纳粹党另外两个机构也为德国提供军事情报。纳粹党国外组织是由在德国境外居住的纳粹党员组成的。它在世界各地的组织都向德国提供情报,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他们所在国家的政治形势的情报,偶尔也有一些军事情报。不过这个组织的主要贡献是提供可以选用的间谍名单。 纳粹党的新闻首脑,同时也是宣传部的国务秘书。他建立了一个专门机构,从各个通讯社和各种报纸中搜集比较重要情报,并且要求他走到哪里这些情报就送到哪里。因为他总是跟着希特勒走的,这些重要情报送到他那里后,他就把它们交给元首。 私营部门收集情报的机构主要是一些庞大的卡特尔和武器制造商。象法本化学托拉斯和克虏伯那样的企业,都有专人仔细地阅读各种技术报刊,并且向国外派驻代表。它们的耳目从不放过对它们的企业具有价值的情报。对于正在重整军备的德国来说,这些情报常常意味着就是军事装备和供应品。它们建立了庞大的情报机构。经常将原始资料和完成的报告交给军事机关。 其次是许许多多的私营研究机构。它们通常分析研究经济资料,并且根据这些资料写出报告,提供给军方。一九四三年年底,这些机构划归德国保安总局六司G组监督。这个组并没有使这些机构提供更多的情报,而且它们的情报总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一九四四年九月,这些机构中的多数都关闭了。 德国这个庞大的、匆促草率建立起来的情报体系,是由许许多多互不协调而且常常你争我夺的机构拼组成的。它通过遥远的、多种多样的渠道收集从各地源源送来的情报,其中一些情报是重复的。每个机构都提炼自己的情报。它们提炼情报的方式不一样:有的象军事部门那样,通过专门的分析情报的机构;有的象外交部那样,通过一般的官僚机构。 然后,那些互相妒忌的部长们,骄横自大的党官们,三军首脑机关的不可一世的将军们,都争先恐后地将他们手中的宝贝情报送交给元首。 希特勒所希望的正是如此。各个机构之间闹不团结,互相竞争,使得他得以控制整个情报机构。而且,由于他是唯一能够看到所有情报的一个人,他可以用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判断这些情报。他不会轻易把这种权力让给其他任何人。事实上,他也从来没有让过。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却给德国情报工作造成了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是缺乏效率,另一个是让一个疯子总管情报。 注:1 、阿尔贝特・施佩尔是德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译者。 2 、汉萨同盟是公元十三到十七世纪北欧城市结成的商业,政治同盟,以德意志北部诸城市为主。――译者。 3 、德累斯顿以出产人物瓷象著称。――译者。 4 、无线电城(RadioCity)是纽约的娱乐场所,那儿有纽约市最大的电影院――译者。 5 、金贝尔斯(Gimbels),纽约一家大百货商店。――译者。 6 、凸出地带战役(The bettle of the Bulge)就是―F面所说的阿登战役,时间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五年一月。――译者。 7 、总督岛(Governor' s Island)是纽约东南、纽约湾上部一岛屿,与曼哈顿之间有渡船来往。该岛为美军用地,岛上设有军事监狱。该岛自从荷兰总督沃特・范特威勒一六三七年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殖民总督居住地,因此得名。――译者。 8 、千秋帝国:希特勒曾经吹嘘纳粹帝国将久历千年,纳粹党徒因此称第三帝国为千秋帝国。――译者。 9 、查理一世(1157――1199)――英王,在位期间1189至1199,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头领之一,也称狮心查理。――译者。 10、指维尔纳・冯・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译者。 11、兰斯,法国北部城市,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德国在这里无条件向盟军投降。――译者。 12、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战术。由一艘潜水艇跟踪目标后,把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航向报告给能够拦击这一目标的其他潜水艇,以便集中力量来对该目标进行攻击。――译者。 4.圆筒高帽 这是个大房间,布置着豪华的家具。从窗口望出去,亚热带的公园里种植着许多松科常绿树。房间里,一个短小精悍、面部轮廓分明的男子坐在大写字台前起草一份电报。他是德意志帝国驻伊朗特命全权大使。一九四一年的这个夏日,他在德黑兰大使馆里起草的这封电报里面,有一个紧急情报。 对许多人来说,伊朗看来是钳形攻势的目标。从利比亚,轴心国的军队威胁着埃及,因为只有它阻碍着西方到伊朗去的道路。德军从俄国南部挺进,似乎所向无敌。这两支军队显然要在中东会师,以便希特勒占领那里的油田。然后他可能取道伊朗向印度推进,同日本人握手,这样轴心国就征服全世界了。 但是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三日这一天,这把钳子的两铗离德黑兰都还有数千英里,伊朗的油井主要还在为英国出油。 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早些时候接受任务要破坏这些油井,但是还只不过在制订计划,而大批德国技术人员仍然威胁着这些油井,伊朗国王表示无意驱逐或扣留这些外侨。 外交官的主要作用除了谈判以外,还要打报告。埃尔温・埃特尔大使并不是职业外交官,虽然他能穿着条纹裤子,戴着圆筒高帽,而且信心十足。和第三帝国的其他许多人一样,他是因为对党效忠而官运亨通的。当他――九三二年入党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个小小办事员,但他爬得很快,当了党卫队的准将,在意大利作为纳粹党的领导人呆了三年,接着希特勒于一九三九年底任命他为驻伊朗大使。而他非常了解一个大便要打什么样的

相关推荐: 痛之花(H)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失身酒   岁岁忘忧(完结)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游戏王之冉冉   玩笑(H)   萌物(高干)   小寡妇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