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除了那些贵族,哪家穷苦百姓没有困难?缺衣少食、挨饿受冻,大唐富庶,尚且每年都会有冻死之民,更何况高句丽?” “所以侯爷想出了这么个妙计:杀富济贫,一来可以防止城中贵族作乱,二来可以让城中百姓泄愤,同时解决了粮草问题。” “化整为零的意思就是,将我们十几万大军,分散开来,无论大小城池,全都分一批兵马过去,改杀伐精锐为——城管!杀富筹粮的同时,也要救济百姓。如此一来不仅能解决现有问题,还能趁机收获各个城池百姓的民心。” “啧啧……真不知道侯爷这个脑袋怎么长的?有此等妙计,老臣坚信,明年冰雪消融,高句丽必灭!” 嘶……还可以这样? 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吸了口凉气,似乎、似乎这个办法不仅仅可以对付高句丽,将来无论跟哪个国家开战,好像都适用啊!这比就食于敌高明多了。 就食于敌是一味的杀戮掠夺,虽然可以速胜,但却会积累仇恨怨气。 但这个城管之法,不仅没有这个隐患,甚至还能收获民心,一边打仗杀敌,一边还能强壮自身,至少不用担心补给、占领防御问题。 李二眉开眼笑的点头称赞,“不错,这小子果然适合做后勤。” 噗…… 大家眼神古怪的看向了皇帝,心说这等人才,做个宰相都屈才了,在您这里竟然只是个后勤官?那我们这帮人就是纯废物呗? 百济这边,萧锐也收到了消息,说齐王李佑叛乱。齐州是后世的济南,消息经由蓬莱传入百济很快的。 可萧锐却一点都不担心,如果李承乾连区区李佑都搞不定,那这个太子就别干了,趁早换人。 “侯爷,蓬莱距离齐州很近,要不末将带着两万兵马从蓬莱登岸,杀去齐州……”冯智戣开口出了个主意。 萧锐摇头笑道:“皇子作乱,平乱是皇帝和太子的事,我可不管这种闲事,” 闲事?? 冯智戣挠头不解。 萧锐拍了拍他的肩膀:“没错,就是闲事!皇位的传承,人家关起门来自己的家事,咱们千万别掺和。” “可是……可是他们那是叛乱,是打仗呀!是要死人的。”冯智戣辩解道。 萧锐点头赞道:“你是说,无辜的百姓?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佑?这个魂淡!” “上次是老四李泰,这次是老五李佑。皇帝这些儿子……没一个安分的。为了一己私利,祸国殃民,全都欠抽!” 冯智戣默默的点头,确实该抽! “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远在海外,大唐的事还是交给朝廷管吧。对了,安排好东渡倭国的事了吗?” 冯智戣连忙点头:“都安排好了,初期只是派去斥候,所以挑了一百个机灵的,由投靠我们的百济商人带领,避免了语言不通的缺点。” “而且百济在倭国人心中的地位很高,有百济商人带路,更方便渗透。” 萧锐夸赞道:“好!切记这帮人的第一要务,重点放在这个地方。将来我们要先在倭国打下一块地方做营地。百济新罗就是我们的补给站。” “对了,告诉弟兄们,虽然我们打下了百济和新罗,但不可欺压百姓。现在都是大唐子民,我们不仅要征服他们的土地,更要收获他们的民心。” 冯智戣拍胸脯保证:“末将明白,这就下去安排,一定严抓军纪。” 看着冯智戣离去的背影,想起自己刚刚的话,再想想小日子倭国,感觉自己是个坏人呢? “侯爷!侯爷,喜事啊,恭喜!”军师冯智戴飞奔而来。 “哦?智戴,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形象都不顾了?”萧锐笑着问道。 “女王怀孕了!侯爷,恭喜,你要添孩子了。” 噗…… “冯二,你再说一遍?”萧锐一把抓住了冯智戴的衣领。 “别激动,别激动,我是说女王怀孕了,要给你生孩子啦!” 萧锐:“等等,我的女人怀孕了,为什么你比我先知道?” 噗…… “你什么意思啊?怀疑我?”冯智戴眼神古怪,推开了萧锐的手,没好气的说道:“女王替你代掌新罗,大事有书信送来,我负责百济这边的政务和信报,比你先知道不对吗?” 第七百五十三章 蜀中兄弟 蜀中剑南道,蜀王府今日迎来一位意外贵客——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的亲哥哥。 “兄长,你怎么来了?为何不提前派人通知一声,小弟好派人去接你呀!蜀中偏僻,道路难行……”六皇子李愔看到李恪十分欣喜,拉着李恪的手就不放开了。 李恪眼神复杂的看着这个亲弟弟,长叹一声,拉着李愔的手大步走了进去,“进去说吧,此行为兄有事找你。” 客厅里,李愔拍胸脯说道:“兄长的事,就是小弟我的事。不过什么事能让兄长不远万里亲自跑一趟?” “虽然知道你很想我,但你我都在封地就藩,按规矩是不能随便见面的。其实我也很想念兄长和母妃。” 闻言,李恪心头更加难受。打小就疼爱的弟弟,现在长大了,竟然也不安分起来。 “让他们都下去吧。” “啊?怎么了兄长?什么事这么神秘?”李愔好奇问道,挥退了所有下人。 只见李恪缓缓起身,走到李愔面前,在对方不解的目光中,啪! 给了李愔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兄长,为何打我?”李愔捂着腮帮子一脸的无辜。 “你干的好事!”李恪怒斥道:“你跟老五的事发了,老五已经被打入天牢。” 什么??? “兄长,你、你……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就跟老五通过一封书信,除了我们两个,没人……”想到这里,李愔破口大骂,“好哇,老五这个魂淡,敢出卖我?” 啪! 李恪又是一个大逼斗抽过去,这次比上一个更重,直接把李愔抽翻在椅子上。 “出卖你?你觉得他会为你隐瞒?凭什么呢?” 额…… “兄长,你是来通知我逃跑的吗?” “混账!”李恪这次不抽耳光了,改为按住人暴揍。 “别打了,别打了,你是我亲兄长,总不能把我打死吧?呜呜……”李愔是真的被打疼了,竟然委屈的哭起来。 打死你? “打死你倒是省心了,免得你在世上惹祸。如果不是害怕母妃伤心,我真想打死你!你知道你闯了多大祸吗?” 一通暴打,兄弟二人都无力的瘫坐在地上,半点形象没有。 “我们身份特殊,母妃从小教导你我安分守己,你不懂吗?”李恪平心静气的说道。 李愔捂着腮帮子,倔强的辩解道:“凭什么?我们也是皇子,凭什么不许我们争?” “论血脉,我们身兼大隋杨氏,大唐李氏,两支皇族血脉,比太子高贵多了!皇位本来就该传给我们。” “原本我还想着,让老五这个蠢货先出头,弄死了太子,将来父皇回来再弄死老五。这样兄长你就有机会了。” “我没想到兄长你是这样的,见面就打,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李恪愤怒的起身,“为了我?好一个为了我。我还要谢谢你?要不,你现在去长安,把你的一切计划都说一遍,然后咱哥俩一起陪着老五蹲大狱如何?” “别,别打了,我不敢了,再也不敢了……”看到李恪又要动手,李愔连忙求饶躲避。 …… 又是一通暴揍,李愔被打成了猪头,李恪命令道:“行了,别装死。起来写奏折上去认错。” 啊? 写奏折?父皇御驾亲征在外面,我写给谁啊? “太子监国,你说写给谁?” 什么??给太子写?他、他还不是皇帝呢! 李恪瞪了李愔一眼,“你以为为什么是我来揍你?” “嘶……兄长,是老大……咳咳,是太子让你来的?”李愔惊讶道。 许是李恪也打累了,就这么靠着李愔坐在了地上,长叹一声,语重心长的说道:“六弟,你我是亲兄弟,这世上除了母妃,只有你我两人相依为命了。” “可你也知道,我们身负两支皇室血脉,身份很是尴尬。即便是安分守己,都难保不被人猜忌,你倒好,还敢生野心自己招惹祸端?” 李愔抹着眼泪委屈的问道:“凭什么啊?分明就是我们的血脉高贵嘛!再说了,就算是论才能,兄长你也比太子强。要不是父皇偏心,不许你跟着姐夫学艺,他李……他老大能有现在这样?姐夫其实很喜欢你的。” 李恪苦笑道:“血脉?呵呵,说血脉有什么用?汉高祖刘邦是什么血脉?” “这个世界,终究是要看实力说话的。子凭母贵不是说说而已的。” “母后和父皇的结发之妻,二人少年相遇,起于微弱之时,感情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所以皇后的孩子才是嫡子,嫡子继承大统,古来如此。” “与之相比,我们的母妃不过是被赐婚的,名义上我们的血脉高贵,可实际上,母妃背后的杨氏一族谁也不敢站出来帮我们。前朝复辟是绝对的禁忌,你明白吗?” 李愔不甘的点了点头。 李恪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叹息说道:“每个人生来是什么命数,其实都是注定了的。你在不甘,为什么自己不是嫡子?可别人也在不甘,为什么我生来是个平民?我是个皇子该多好?” “其实能安稳的做个皇子,得享一世富贵就很不易了。你不要做傻事,想想母妃,终日里为我们担惊受怕,你就不怕连累她?” “不说别的,单说这一次,因你之事,母妃就要去跟母后领罚。” 啊? “是我自己犯的错……为什么让母妃领罚?不行!”李愔着急了,这孩子混归混,还是孝顺的。 李恪笑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你做了错事,如果真的追究下来,是要陪着老五一起下狱治罪的。母妃领罚不仅仅是自己失教之责,更是帮你求情呢。” “不,不要,我愿意认罪领罚,下狱都行,我不想连累母妃的。从小到大,我一天都没孝敬过母妃,现在还连累她替我受苦……呜呜!”李愔抱着李恪嚎啕大哭起来。 这一刻,他不是一个成年皇子,似乎变回了那个小时候受了委屈就找哥哥的孩子。 李恪拍打着弟弟的后背,轻声安慰着:“行了,知道错了就好。听我的话,好好写一份奏折请罪认错,然后我去长安好好跟太子大哥说说,大哥毕竟是姐夫教出来的……” “不!兄长,我想明白了,我跟你一起去长安,我当面请罪。”李愔一抹眼泪,认真的说道。 哦? 李恪很是意外,但却并不同意,“不,太子大哥让我来一趟,其实没太跟你计较,就是让我亲手教训你而已。试想一下,换成他来揍你,你心里肯定是有隔阂的。”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透,那就是太子大哥有城府了,一次同时敲打我们两个。 李愔甩着眼泪哽咽道:“不,我做了错事就要亲自去认错受罚,下狱获刑都是应得的。我宁愿去蹲大狱,也不要连累母妃。” “兄长,其实你也被我连累了,只是你不跟我说对不对?” 看着弟弟真诚的眼神,李恪感觉这孩子似乎一瞬间长大了。 李恪感动的抱住了弟弟,叹息道:“刚才,打疼你了吧?” 李愔噗嗤一声笑了,“疼!不过只是身体上的,心里不疼,兄长是对我好。被你打一顿,反而打清醒了。” “唉……既然你坚持回长安请罪,那就回吧。这样也好,认错态度诚恳些,受罚也能轻点。同时还能看看母妃,省得让她担心。”李恪最终没能扭过弟弟的好意,答应带他去长安负荆请罪。 第七百五十四章 大家都没闲着 高句丽王城,渊盖苏文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弄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北方契丹被大唐闪击拿下,高句丽竟然半点音讯都没有收到?这个很离谱!是大唐冠军侯出的手。虽然知道此人非常厉害,可也没想到他能做到这一步。 南线高句丽海军被灭,是大唐暗中发展了南方水师,从战船到兵员,全都比高句丽的高明许多,说明大唐早有预谋。 至于百济被灭,新罗归顺大唐,虽然是意外,但大势所趋,却并不离谱。本来也没指望这两处能有多大助力。 而这一切的一切,统统跟一个人有关——大唐冠军侯萧锐! 该死! 渊盖苏文恨声骂道:“当年在大唐的时候,就被此人戏耍算计,没想到好不容易回到高句丽,蛰伏三四年时间,最后还是被他压制。难道我堂堂高句丽大国,竟真的出头无望吗?” “王上,去北边室韦的人回来了。”一位大臣快步来报。 “哦?快,传!” 不多时,一个风尘仆仆,身穿厚重兽皮之人快步进来行礼。 “免礼。可曾见到室韦部落首领?” “王上,大喜啊!这次末将不仅见到了室韦部落的首领,同时还遇到了契丹和靺鞨逃亡的残部。这两家被大唐灭族,不得已逃窜入深山,不避风雪严寒投奔了室韦一族。” “哦?竟有此事?”渊盖苏文惊讶道:“冠军侯萧锐这个辣手屠夫,以前跟契丹可是至交,没想到这次狠辣如斯,罕见的下令灭族,怕是连大唐皇帝都不敢这么凶残。原以为契丹已经没人了,没想到还有幸存的。他们多少人?如果愿意,可以来我高句丽避难。” 斥候将军大声说道:“回禀我王,他们抛却了老弱,只带上女人和孩子,不算家小,能打仗的青壮还有两万。另外靺鞨一族也有两万青壮。靺鞨一族因为跟契丹走得近,所以也惨遭大唐屠戮,不得已只能逃难。这帮人都算不上兵马,从没上马打过仗,衣服兵甲都奇缺,只能算年龄合适的青壮,应该是契丹最后的火种了。” “饶是末将对契丹并无好感,可看到这帮人,还是不由心生怜悯,冠军侯那个屠夫太狠辣了。”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是啊,我高句丽如果不奋起抵抗,将来的下场未必比契丹好多少。要知道,我们跟中原可是有世仇的。” 斥候将军重重点头:“我王,末将自作主张,在室韦的时候招揽了他们。他们一听说是跟大唐复仇,个个双目赤红,恨不得择人而噬一般,抢着跟末将回来。” 渊盖苏文赞道:“好,爱卿大功!深合本王之意。他们人呢?” “回禀我王,由于他们人数太多,末将不敢直接带回,所以只是将之放在了边境驻扎,末将先行回来禀报。” 渊盖苏文大喜:“好!爱卿此事办得好,有这四万青壮,这个冬季稍加训练,就是一批敢战死士。对了,室韦一族怎么说?” 斥候将军叹息道:“这帮人散乱不堪,并无固定的组织,末将多方寻找,也不过接洽了一个千人大部落的首领。但室韦都分散在深山老林,大小部落错落不堪,并没有被统一管理。就像一盘散沙一样。” “所以末将无能,只说服了室韦某几个部落,用交易的方式,换他们联合出兵五千。” 渊盖苏文点头夸赞道:“爱卿辛苦了。室韦一族本来就是北方三族里面最弱小的,即便是把他们一盘散沙聚集起来,至多也就两万散兵而已。能拉出五千的兵马,足见爱卿之功。” “来人,送爱卿下去吃饭休息,待大朝会论功行赏。” “爱卿,休息一下,你还要辛苦去把契丹的残部带回来。” “喏!为我高句丽,末将万死不辞!” 四万生力军,渊盖苏文心情大好,这帮人跟百济的兵马可不同,百济的兵马出工不出力,打仗不用命,逃跑第一名。 契丹这批残部,全都和大唐有血海深仇,训练的好了,可以当死士用的。绝对是一支战场利器。 皇帝李二这边,大刀阔斧的开始了城管训练,萧锐出的主意,杀富济贫。瓜分所有的贵族,分润给所有的平民,既能解决粮草问题,还能收服民心。同时瓦解占领区的隐患,免得有高句丽的死忠在背后搞事情。 “陛下,侯爷此计,效果出奇的好!都不用我们刻意去宣传,自然有被欺压过的百姓来举杯,主动帮我们带路去找隐藏贵族。”李绩绘声绘色的给皇帝描述。 李二满意的点头:“这小子,就是个活土匪,没想到杀富济贫还能这么用。” 萧锐:那是,打土豪分田地,这剧本我熟啊! 在大唐不敢搞,但是在敌国嘛,毫无心理负担。 “陛下,前线关卡来报,说有高句丽的百姓冒雪过来投奔。牛进达将军怕里面混入渊盖苏文的斥候,不敢开口子放人进来。”内侍老高拿着一封急报进来。 哦? 李绩惊喜道,“这么说,攻心之计起作用了。恭喜陛下,国有道则民众聚,国无道则民众散。高句丽百姓有人投奔,说明消息已经传了过去,渊盖苏文民心已失,拿下高句丽指日可待。” 李二微笑说道:“茂公,朕想说的,都被你说完了。” “传令前线牛进达将军,对来投民众校验身份做下登记,然后分散送到各地安家。不必害怕对方的斥候,我五万大军严守防线,只要他们攻不进来,等我们拿下了此地的民心,来多少斥候都不怕,没人会再为高句丽卖命了。” 李绩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应该派一队军中司马过去帮忙,否则牛将军忙不过来。” “呵呵,不错,茂公,你去安排吧。” …… 消息传到高句丽王城的时候,已经是年关了,近日练兵卓有成效,渊盖苏文心情不错,甚至承诺给这帮契丹部众加餐过年呢。 可前线传来这种情报,好似给渊盖苏文泼了一盆冷水,让他愤怒不已。 原来大唐一方这个冬天也没有闲着! “传令前线,凡是有向西逃窜者,以叛逆论处,杀无赦!” 杀无赦?你越杀,老百姓越恐慌,民心丢的越快。 而且你们前线是在防守的,全都龟缩在两座大城不敢出门,谁敢冒头出来官道设卡?当大唐牛进达是吃干饭的吗? 高句丽百姓但凡过了大唐防线,那就是我大唐百姓。不,应该说但凡有意来投的,都是我大唐百姓,谁敢阻止我大唐百姓回家?杀无赦! 国内城、乌骨城的守军,敢冒头出来拦截,老子就敢趁机杀入城中,直接占领了你们的第二道防线。 第七百五十五章 目光如炬的枭雄 “王上,不好了,涌入西边的流民越来越多,前线封锁无力,流言已经传入王城了!” 什么??? 高句丽大对卢紧急来报,高谷丽王渊盖苏文大惊,怎会如此?大唐来犯,分明我们跟他们是死敌,百姓应该仇恨才对,为何还会纷纷涌入? “大对卢,可知是何缘故?”渊盖苏文沉声问道。 大对卢解释说:“跟第一道防线不同,第一道防线我们有小长城在,只需看护城池即可。但第二道防线只有国内城和乌骨城,大雪封山,道路难行。两座城池之间距离太远,守军不敢贸然开城去官道设卡,否则会被大唐骑兵攻击,甚至趁机攻城都敢。”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封锁无力情有可原。流言传入王城,是大唐动用了大批斥候散播的,这个也可以猜到。但高句丽百姓不应该这么积极,是什么吸引了他们?他们就不怕投靠大唐,去了被坑杀吗?” 大对卢摇头说道:“据臣所知,大唐那边开出了一个百姓无法拒绝的条件——分地!” 什么?? 渊盖苏文好像没听清楚。 大对卢重复了一遍,“就是但凡投靠大唐的百姓,都可以按照人口分得一块土地,且三年免除赋税,大唐还会派人指导耕种。王上,要知道我高谷丽穷苦,很多百姓都没有土地,我们这边最不缺的就是佃户,甚至许多奴隶都有了二心。” 嘶…… “不仅如此,大唐那边出手很阔绰,但凡去投效的,官府先给二两银子安家。不要银子的,也可以选择房屋。” 什么??? 渊盖苏文惊呆了,“他们、他们真这么大方?” “虽然早知道大唐富庶,可也没想到如此富庶。我高句丽百姓不少,每人分地发银子,数额巨大,他们有这么多土地吗?” 大对卢犹豫要不要说。 渊盖苏文催促道:“知道什么,尽管直说!” “据斥候来报说,不是大唐的土地,而是我们西边被攻占的地方。大唐皇帝下令,斩杀一切作恶的贵族,平分他们的土地。” 嘶…… 明白了,一举两得的绝户计呀! 渊盖苏文感觉到一阵后怕,他怎么也没想到大唐会玩这么一手。 正常的权利争斗,打下一个地方,都要拉拢当地豪绅出钱出粮的,以此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从而能拉起更多的人马,这也是乱世大家喜欢占地盘的原因。 可没想到大唐不这么干,竟然敢直接屠杀贵族?他就不怕引起贵族动乱吗? 咳咳……好像,好像不怕!因为他们是大唐,杀的是高句丽贵族,而不是大唐自己的贵族。而高句丽贵族又是支持高句丽王的,所以从利益角度来看,是大唐的敌人! 渊盖苏文似乎已经预料到了一切。 高句丽最不缺的就是贵族,把所有贵族杀光,平分土地给百姓,绝对是够用的,至少是足够分给逃过去的百姓们。 而且原本没有土地的百姓,穷困潦倒朝不保夕,说不得就要被饿死冻死在这个冬天,现在好了,向西走有人救命,还发钱分地?有这好事? 去不去? 去!当然要去,傻子才不去。 可是,路途遥远,大雪封山,九死一生啊。 呸!留在原地一样是九死一生,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还不如去赌一赌。万一赌赢了,那就成了大唐人,可高人一等呢。就连咱们王城最大的贵族,都不敢欺负大唐人呢。 …… 渊盖苏文召来文武议事,面对大唐的绝户计,如何破局? “王上,一群贱民而已,不能为国出力,跑到对方反倒是好事,还可以消耗对方的粮草,末将以为不用理会。”一名武将愣头青一样开口喊道。 渊盖苏文连骂他的兴趣都提不起来,看了一眼其他下属,立马有人站出来反驳:“倘若这帮贱民逃去对面,被对方养肥之后,拿起武器成为了对面的兵马呢?你今日之建议,算不算资敌?” 什么?? 那人冷汗直流,立马跪地请罪。 “行了,退下吧!鼠目寸光,要你何用?” 挥退了这个二愣子,渊盖苏文示意朝会继续。 “王上,既然前线设卡封锁不行,那么我们可以把封锁线设在近处,大唐兵马再厉害,也不敢深入我们的腹地。在各大城池周围官道设卡,同时通令全国严禁通敌,慢慢的,这帮贱民看到出走无望,也就熄了心思。” 另一人站出来建议,“王上,堵不如疏。民众投奔西面,是因为在本土没了生计,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若能在故土生存下去,谁又愿意远走他乡呢?所以微臣以为,应该采取措施,留住这帮百姓。” “比如开粥场赈灾、设立统一收容之地,免了他们冻死饿死之危,如此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危机,还能收拢民心。” 渊盖苏文点头说道:“不错,爱卿此言有理。出走西面,虽然有利可图,但也九死一生。若我们能够给百姓一条安稳的活路,他们又何必出走?” 话没说完,高句丽大对卢站了出来,“我王,战事吃紧,国库并无太多钱粮,所以……” 渊盖苏文黑着脸说道:“本王当然知道。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为了保住我们的贵族地位,大家都拿出点诚意来。” 啊?什、什么意思? 王上的意思很明显了,要效仿大唐皇帝,打土豪分田地了。虽然不至于分田地,但显然是要我们出钱救济这帮贱民的。 有一位王室贵族站出来劝谏道:“王上,我高句丽与大唐对峙,全靠贵族拼命,那群贱民您也看到了,对我高句丽毫无忠诚可言。您何必为了他们,在这个关键时候得罪忠诚的贵族呢?” 是啊,就是这个道理! 只见渊盖苏文缓缓站了起来,眼神冷酷的说道:“诸位,我想你们搞错了一件事。今日,不是本王在命令你们,也不在求你们。而是你们自己需要救自己。” 什么意思? “呵呵,听不懂是吗?贵族为什么是贵族?是因为本身血脉出身吗?不,是因为有贱民和奴隶被我们统治,所以我们才是贵族。” “倘若高句丽的平民百姓全都逃入了西边大唐麾下,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光杆贵族,我们还是贵族吗?再大的封地有何用?再多的财富有何用?” “到时候别说什么财富和封地了,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高句丽,也如同一张纸片般脆弱不堪,能够被大唐随手撕碎。” “看看西边被占领地区的贵族们,他们是什么下场?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屠戮,无一例外无一活口!” “你们难道想落得跟他们一样下场吗?” 嘶…… 好像,好像是这个道理哈! 第七百五十六章 撒钉子 思量片刻,高句丽大对卢带头站了出来,“王上,老臣愿意拿出全部家资!” 嗯?全部家资? 所有人都诧异的看向了大对卢,心说你这老东西够狠的,你这么带头,我们怎么整? 但也有人看懂了大对卢的操作,他是宰相,带头做个表率是应该的,至于说全部家资?呵呵,谁信呢?你是宰相,谁敢去查你家里多少财产?肯定是拿出一部分来做做样子,对外说是全部家资。 这样既能带头捐钱卖王上个好,还能落下一个清廉的美名!啧啧……不愧是你,难怪你能做宰相。 紧接着,看明白一切的官员们纷纷效仿站出来,表示愿意捐出全部家产。 渊盖苏文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诸位爱卿忠心保国,本王自然也该做表率,开放王宫私库,但愿我高句丽能够顺利度过这一劫。” 此计是无奈之举,渊盖苏文心中十分清楚。高句丽现在全靠士绅贵族的支撑才能抗衡大唐,一番大战,所有的士绅都损失不小,现在应该安抚他们才是。却因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只能对士绅贵族下手。 倘若大家理解内情还好,若是不理解,此举甚至可能引发直接的动荡。连士绅贵族都不再支持高句丽,那这个国家就真的走到了尽头。 说白了这就是个饮鸩止渴的法子。 “大对卢,既然事情已经议定,那就由你牵头,主持赈灾护民事宜,一定要大力宣传,让所有人知道,上下一心才能渡过难关,不要让大家以为本王昏庸,在国难之时苛责百姓。” 大对卢站出来行礼,“我王放心,老臣一定肝脑涂地办好此事。国人知道王上的苦心,一定会理解并支持的。”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兵部负责封路和宣传,要让百姓们知道,高句丽不是贵族的高句丽,是我们所有人的高句丽。让若将土地和城池拱手让人,那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好下场。” 就在这时,一位将军站了出来,“我王,末将以为,既然大唐放开了收容百姓。我们何不将计就计,派一批精干的下属过去,给他们来一个大乱后方呢?就算不能闹得他们收手,至少也能埋下一批钉子,将来大战之时,说不定能收到奇效。” 哦? 众人眼前一亮,渊盖苏文赞赏说道:“爱卿详细说说。” 那人认真的说道:“王上,他们不限量的收容逃难的百姓,几乎不做甄别。我们可以把士兵伪装成百姓送过去,先在对面各个城里散播谣言,甚至搅乱他们的安民政策,破坏他们的毒计。” “等到冬季过去,将来双方战场开打,我们撒的这批钉子还可以聚拢起来,从背后狠狠给他们来上一刀,或许能收到奇效。” 众人纷纷称赞,好计策! 甚至还有人给补充了一下,“不止如此,如果送去足够多的人,我们这边还能省下一大笔粮草开支呢。可谓是一箭三雕!” 渊盖苏文哈哈大笑道:“好!那此事就由爱卿亲自督办。至于派哪些人过去做钉子,你们兵部拿出个可行之策来。” “喏!末将万死不辞。”这人早就想好了,肯定是送那些没什么战斗力,光吃不干的老滑头去了。这帮人不但精明,不容易暴露,而且从饭量上看,更像是难民,送去之后能够大大的节省粮食。 …… 撒钉子的事暂且不提,只说高句丽搜刮贵族赈济灾民的事,饮鸩止渴终究是要见血的。 即便是高句丽朝堂上面,所有人都高呼此计高明,那也不是他们都支持的,让贵族从自己身上割肉下来,太难了。 就如同武德九年,突厥颉利十万兵马杀到长安城外,渭水之畔。刚刚篡位的皇帝李二江山不稳,为了求和图存,只能派人谈判。 可谈判你也得有筹码呀!城下之盟,你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证明自己,那人家直接杀入城中,屠城开抢多好?用得着跟你谈? 所以李二就搜刮了城中许多贵族大户,凑出了一笔巨款,同时让人在外面打了两场不大不小的胜仗,虚张声势,震慑颉利不敢乱来。然后奉上巨款签订了城下之盟。 强如大唐都少有人自愿奉献,更别说高句丽了。 流血争斗事件频出,无数贵族因为反抗而被铁血镇压,被逼无奈,许多人喊出了反叛的口号。 可你们以为叛逃就能落得好处吗?别做梦了,去西边看看吧,那些被大唐占领的城池,所有贵族,无论大小,全都被灭族啦,鸡犬不留那种!现在你们交出所有家财田产,好歹能当个百姓。将来战争结束,朝廷承诺还给你们贵族身份,否则的话,左右都是个死,何苦反抗呢? 即便是大对卢的宣传口号说的鞭辟入里,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是有许多人 如果不是高句丽一批大贵族看清了形势,这场饮鸩止渴还真的不好说。 没有大贵族带头造反,终究是不能成事。 而这么乱过两个月,杀了不少鼠目寸光的中下贵族,其实也有好处,那就是多出来不少田产,如此就可以效仿大唐那边,把部分田产分出去给百姓,可以多拉拢一批无知的百姓给这个苟延残喘的国家卖命。 …… 大唐皇帝这边,斥候密报终于传来,大雪封山,一次消息快则半个月,慢的话就不好说了,一个月,甚至要更久。 “陛下,高句丽出了个昏招,效仿我们这边,逼迫贵族捐出家财赈济灾民,呵呵,这一招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们要不要把握机会?趁乱给他们来一
相关推荐:
下弦美人(H)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将军宠夫
偏执狂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倒刺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