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小说

星尘小说> 被病娇喜欢是什么体验 > 第170章

第170章

重击?”李绩欣喜问道。 李二沉吟片刻,最终摇了摇头,虽然自己很动心,但此时情况跟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很是不同。 “不,茂公,大雪封山,还需要三个月才能解开,我们双方谁都无法调动重兵。渊盖苏文是个枭雄,他不会看不到此计的弊端,我想,他有万全的把握,否则不会行险的。” 李绩却不解道:“高句丽已经四面楚歌,穷得靠搜刮贵族才能续命,臣看不到他还有什么妙计能改命。” 李二却笑了,“朕也不知。但按照萧锐的说法,一力破万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 “原本计划是两年打下高句丽,没想到啊,这个冬天学到了一种新的战争方式。茂公,你没觉得,我们就这么安抚民生,比打仗更有趣吗?” 额…… “陛下,臣是个武将……” 李二白了一眼,“谁人不知你李绩足智多谋,是我大唐为数不多的儒将?” “上兵伐谋,能够不损一兵一卒占城灭国,那才是快意人生。曾经你我征战沙场,几乎无有败绩。打了一辈子,只知道打打杀杀,从没想过这种方式吧?” “所以,下一步,朕考虑是不是暂缓进攻,看看能否靠着仁政,吸引来更多的百姓偷笑。假如有一天,东边高句丽的百姓全都投入朕的怀抱,你说这场仗还用打吗?” 嘶……听起来,听起来很是有趣。但是,这可能吗?除非对面所有城池都爆发饥荒,要不然哪有那么多难民? 第七百五十七章 什么叫城管? 辽东城,昔日高句丽比邻大唐的第一要塞,被高句丽人建造的固若金汤,城池规模可排进高句丽前五。现在却成了大唐的战利品。 因为辽东城距离大唐幽州最近,所以这里成了幽州进入高句丽的枢纽,得了许多便利和好处,被分配过来安置的百姓也最多。 此时的辽东城一改往日那种肃杀之景,城头上不见任何一名守军,寒冬大雪天气,城中却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一副繁华的气象。 被分配来的高句丽斥候们有点傻眼了,这么大一座边城,连个守军都不安排?就不怕被人来攻? 攻???谁来攻? 原来辽东城是你们高句丽边城,现在呢?是人家大唐腹地的城池,对于被占领区来说,这是最深的腹地!你高句丽兵马有本事打到这里,那有没有守军似乎已经没必要了。可是,你们有兵马能走到这里吗?就连你们这帮隐藏的斥候,还是在大唐的帮扶下才走到这里的,否则早就饿死在路上了。 城南,几个分到这里的钉子聚在了一起。 “摸清楚了,整个辽东城里足足五千守军,分成……” “不是守军,是什么城、城管!”旁边一人纠正说。 “对,城管,这什么破名字?守军就守军嘛,为什么起个新名字?最不济也叫个武侯啥的。” “说正事!” “对对对,说正事。我查清楚了,五千城管,不负责守城,只负责巡城。分成三班倒,四个时辰一换人,每一轮换是一千七百人。其他人不当值的时候基本都是在睡觉。” “那就没错了,这一千七百人被分成了十个小队,几乎不休息的在巡逻。”又一人补充说。 其他人感慨道:“这帮人够尽责的。难怪不需要守军,有十个巡逻小队,每个小队将近二百人的战力,这比守军更严密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唐的士兵如此尽责?换了我们的巡逻队,一天就出班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这还得是在夏季,这种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大家都在衙门窝着烤火呢。 “情况摸清楚了,那我们如何行动?一千七百多人,我们打不过的。” “别说一千七百多人,就是他们的其中一个小队,一百七十人,咱们也打不过。” “打?就算能打过又如何?城里总共五千兵马呢。” ……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不……我们换一种方式?给他们添点乱子怎么样?”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大唐人这么严密的控制全城,百姓们肯定对他们多有不满,被欺压紧了,谁能不怨恨?咱们稍微挑拨一下,就能制造出混乱……” “好,那就分头行动!三人一组,把城里能发动起来的人都用上。” “不行啊,我们的人刚分了房屋田地,不能总是进城。次数多了会露出破绽的。” “那就把计策分发下去,分批行动。他们给了安家费,但大家都得进城置办些家具用度吧?进城的理由很合理,不会引人怀疑。” “甚好,此计甚好!” …… 可惜这帮人太着急了,刚被分配过来没几天就不安分,如果他们好好调查一下城管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怕是就不会用这种愚蠢的计策了。 几天之后,辽东城的城主府,现如今的城管衙门。 好几支百姓不约而同的押送着几个人过来,扬言捉到了图谋不轨的奸细。负责辽东城的段志玄将军亲自接待了这群百姓。 “各位乡亲父老,辽东城现在已经归属大唐管理,诸位也都是我大唐百姓了,虽然前线战事还在继续,但辽东城的战火早已熄灭,不打仗了,这里也不是什么要塞隘口,哪里来的什么奸细呢?”段志玄亲切的慰问着。 这个冬天不用打仗,打土豪分田地的,老段日子过得很滋润,整个人都胖了。 有领头的百姓积极站出来说道:“将军,他们是高句丽王城派来的奸细。我亲耳听得,怂恿我家那个傻儿子去找城管大队闹事,甚至还许诺事后给我儿子赏金。我呸!他们怕是不知道,是城管大队来了,我们才能在城里做起小本买卖生存下去,让我们坑害城管大队?姥姥!” 又一人站出来喊道:“没错!还有我这个,我们是城外七里沟的,我是村正。有几个货是刚刚分到我们村的,我们村的人都在紧着过日子,小心计算着家里的吃喝粮食,一遍又一遍的商议来年的耕种。” “可他们跟我们其他人不一样,他们这几个家伙整天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丝毫没有一点过日子的样子。原本我们还以为是几个懒汉,过惯了乞讨的日子,不喜欢干活,是在挥霍安家费的。” “谁成想有村民无意间听到,这几个家伙在喝酒的时候竟然密谋来城里作乱?于是我们全村人一起就将人拿下,身为村正,为了避免弄错,冤枉了人。所以我简单审问了一番,咳咳……可能是村民没经验,下手没个轻重,三个人打死了两个,只剩下一个活口,全都撂了。” 众人不禁咂舌,这审讯牛批啊,三个人当场打死两个,剩下一个没被吓死就不错了,敢不招供? “对了,我们村有个识字的先生,所以我还请他做了招供记录。” 说着,小心翼翼从怀里掏出几张粗糙的纸张。 段志玄接过一看,这先生的字很一般,而且还有不少错字,但事情却说的很清楚,看来是没读过多少书,只是蒙学水平。 “嗯,还真是高句丽派过来的斥候。哼,狼子野心!” “这么说,其他人,都是一样的身份了?也对,派斥候肯定不能只派一名,都是成批派遣的。” “呵呵,好得很。来人,把这帮魂淡全都押入大牢,给我好好的审问。” “对了,让伙房做饭,乡亲们辛苦半天了,不仅擒住了奸细,而且大老远的扭送过来,肯定乏累,大锅炖肉,让乡亲们敞开了吃。” 奸细被押走,乡亲们却推辞不进,“将军,坏人送到我们就回去了,哪有留下吃饭的道理?” 段志玄却不依,“不行,本将是个武人,军中赏罚分明,各位乡亲有功,岂能不赏?今日不光管饭,而且对擒住奸细的诸位,还有一份酬劳。城里的按人头算,村子里的就按村子算,虽然不多,但是个意思。” 众人跪地感谢道:“不行不行,这连吃带拿的,成何体统?我们能活命已经是感念将军恩德了……” 段志玄却正色道:“诸位乡亲,听本将一句。安心的吃喝,安心的拿着,一来这是你们应该得的;二来,敌人怕是不止派了这么几个斥候奸细,有了奖赏,也可以鼓励其他人多帮我们抓奸细。这城池和土地是我们共同的家,光靠我们这些当兵的,可看护不过来,还得靠大家一起出力。” 这……那好吧。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笑着点头答应了下来。显然是把段志玄的话听进去了。 而段志玄也没闲着,一边让人最快的刑讯逼供,一边急着安排人书信急报,这斥候都安排到辽东城了,那整个占领区怕是渗透的更多。 第七百五十八章 放他们回去 “陛下,各处都有急报送来,而且全都在说一件事。” “哦?是上报敌人安插的斥候?” “不错。根据统计,最近边境引入的两批难民,全都是斥候,几乎不掺杂普通百姓。” 李二嘲讽笑道:“对方做事都不带脑子的吗?这么明目张胆的全部送斥候过来,破绽也就最多,当我们的人是瞎子?” 李绩笑着说道:“还别说,我们从不防备敌人掺沙子进来,因为敌人不可能舍得把精锐派过来。些许暗桩斥候,正好可以考验一下我们的城防。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效果出奇的好。” “各地百姓对我们的城管极其拥护,主动帮我们揪出斥候暗桩,陛下,这招儿经营民心,越发的高明了。得亏侯爷生在大唐,否则的话,有这样的本事,谁是他对手?” “啊?咳咳,微臣失言,陛下恕罪。侯爷心怀妙计却从不展露,也从不居功,只是在陛下需要的时候献计出来,显然是知道此计之绝妙,才不随便动用的。” 李二微微点头,“茂公,你说的不错。朝堂上下都说朕偏私萧锐这小子,甚至超过了太子。呵呵……这话是不错的,朕还就是喜欢萧锐,虽然他总是四处惹祸,但却又是个极为让人放心的。” “若他是朕的儿子,呵呵……朕何苦不远万里来这苦寒之地,早就把皇位传给他,换了我自己在萧家庄钓鱼了。可惜他只是朕的女婿,虽说女婿当半子,可毕竟不同。” 额…… 李绩:您这话,我没法接呀。 犹豫良久,李绩咬牙道:“陛下,侯爷平时连家门都懒得出,只喜欢窝着钓鱼之人,能承诺帮大唐建一座书院,多教几名学生就不错了,您还想让他呕心沥血走入朝堂?绝无可能的。” 李二一怔。 随即指着李绩哈哈大笑起来,“你这老道,偏你眼光毒辣。现在朕明白了,他之所以那么尽心竭力的培养承乾,甚至愿意出力建设书院,怕是早就在防着朕呢。就是害怕哪一天朕强迫他入朝堂效力的。” 李绩讪讪陪笑,却不多嘴了。 李二感慨道:“刚才你说的没错,藏锋这孩子,幸亏生在了大唐,也幸亏他没有野心不是凡人,否则的话,即便是现如今的大唐,他若有二心,顷刻间就是又一次天下大乱。” 李绩连忙解释:“不会的,侯爷仁善,最见不得百姓受苦,绝不会有二心的。” 李二摆手道:“对于他,朕比你更了解他。行了,还是说说这批斥候怎么处理吧。” 李绩恭敬道:“既然能被派来做暗桩,肯定是高句丽的死忠。留之无用,杀了即可。” “陛下,他们能够做到纯派暗桩,不夹杂百姓,说明高句丽已经在内部阻止了百姓的流散,我们的招揽计划是否需要停一停?免得对方恬不知耻的再派人来,我们虽然不怕,但也在浪费人力物力,疲于应对。” 沉吟片刻,李二摇头道:“不,杀人容易,却不是最好的办法。朕意,不如全部将人放回去。” “哦?放回去?这……”李绩不解,这可都是暗桩斥候,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老百姓,是真正的战士,放回去就是战斗力啊! 李二自信的笑了,“茂公,这批人是兵马不假,但在当兵之前,他们首先是百姓,也都有爹生娘养有家有口的,有血有肉的。” “虽然来我们这边一趟,正事没办成,还差点被打死,但好歹来过一遭,体验过这边的风土人情。放他们回去,呵呵,这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劝降书信啊。” 嘶…… 李绩眼前一亮,“陛下英明!” 李二接着说道:“不仅如此,这帮人是死忠不假,但谁说死忠就不能叛逃?我们把人平安放回去,渊盖苏文会不会起疑?起疑就不会再重用,时间久了,这帮人不受待见,甚至屡屡遭受不公和白眼,慢慢就想起在这边的好了。未来……” 明白!未来说不定会再次真心来投,甚至劝说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过来呢…… “哈哈哈哈,朕现在越发喜欢这种打仗方式了。十万城管可灭国!啧啧……传令各部,告诉他们,战场杀敌互有死伤,折损兵马换来的战功,不值得骄傲和炫耀。能够靠收服民心,不战而胜高句丽,才显出我们大唐的高明。” “是,末将这就去发令。”李绩行礼,“可是,陛下,倘若我们不再开战厮杀,将来如何计算战功呢?” 想了想,李二说道:“朕会派人暗中调查各地的民意,谁能在各自的属地挣来更多民心,拉到更多的百姓来投,可抵斩将夺旗之功。具体的,等朕书信跟萧锐商量过后再议。” “喏!” 半个月后,萧锐从水路收到了皇帝的书信。 “呵呵,这是玩嗨了呀。连民意支持率都搞出来了,不愧是千古一帝。”萧锐嘴角微弯,沉思片刻,摆开笔墨写了一封回信。 大致意思就是,民意调查可以杜绝将领欺压属地百姓的弊端,可作为参考之一,但也不可全凭此据,否则大家就会诡计横生去搞民意,甚至出现为了争民意而屈尊拉拢百姓之事,诸多弊端还需详议。 建议在此基础上,增进募兵事宜,开春在各城池自由募兵,招募后勤保障兵员,以各地能募集到的兵员为考核,也可以看出民意。同样的,也要做好监督之策,不得出现抓壮丁等冒功行为。 另外,即便高句丽现在四面楚歌,翻盘无望。但狮子搏兔亦当用出全力,我们不可大意。渊盖苏文此人不会束手就擒的,将来终归还是要在战场上分个生死。 …… 高句丽王城,正如皇帝李二所预料到的一样,渊盖苏文中招了。他没料到撒钉子计划如此脆弱不堪,更没料到大唐竟然将人完好送回来了?为何不杀? 作为一个本就多疑的枭雄,神经紧绷,加上形势严峻,他越发的多疑和不安,于是为了避免意外,他命令冷落甚至严防这批被送回来的兵马,他们已经不再忠诚了。 一颗松动的钉子,悄然之间被埋在了高句丽的部队里面,只等怨恨积攒到足够,就能爆发出让人惊叹的力量。 第七百五十九章 牛进达诉苦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是四月份了,再有一个月,东北这边就冰雪消融艳阳高照了,攻守双方的气氛也越发紧张了。 区别于高句丽这边严阵以待的紧张,大唐这边因为皇帝改变了进攻方式,所以除了那五万前线守军,其他被分配到大小城池的城管们,个个紧锣密鼓的忙活着,不是忙着备战厮杀,而是忙着备战春耕。 没错,就是春耕。大唐接管了一半的高句丽领土,现在这里都是大唐,百姓也都是大唐子民,皇帝下令说以民意考核为战功,那我们得跟百姓打成一片啊,春耕可是头等大事。高句丽这边的百姓不擅耕种,我们大唐人擅长啊,我们指点他们耕种,百姓肯定念我们的好。 中军指挥部,前线的先锋大将牛进达气冲冲的过来找皇帝。 “陛下,末将请辞先锋之职!” “哦?牛将军,这是为何?出了什么事?难道是敌人偷袭,前线失利?” 牛进达摇头道:“不曾,高谷丽只有防守之力,还不敢进攻我大唐。” “那好端端的,你为何辞官?” “末将人微言轻,无力统军。前线的五千骑兵,转眼间就变成了五千步卒,这要是高句丽打过来,我们如何抵挡?”牛进达说的没头没脑的,李二听得一头雾水,怎么就骑兵变步卒了? 李二身边的军师将军李绩猜测道:“牛将军,是不是战马出了问题?病了还是牲畜瘟疫?” 李二心头一突。 但牛进达却委屈的大声说道:“哪里是病了?全都被人‘借’走了。说是借,其实就跟打劫差不多,别说骑兵将军了,就是我这个前线先锋大将都拦不住。” 噗…… 李绩一下想明白了,“是尉迟将军还是程将军?” 李二不解,“这事关敬德和知节什么事?” 牛进达苦涩道:“不是一个人,这次是二人联袂前来,如果是一个人,我还能拖延一二。但两人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前后脚过来,我一个应付不住,就被另一人得手了,后来我才知道,人家把战马带走以后,背地里五五分了,一家两千五。” 李二不解道:“你是说,敬德和知节过去前线,抢了你的五千战马?他们在后方驻守城池,负责城管安民,抢你战马作甚?” 牛进达也纳闷呢,“是啊,末将也是这么问的。可人家两个说借去用用,耕完地就送回来。陛下,我那是战马,不是耕牛啊!陛下,要么您帮忙把我那战马要回来,这战马被拉去耕田,再送回来,还能上战场吗?” “要么您就革了末将的先锋之职,换个大将军上来,末将资历不行,战马都看护不住!” 李绩在一旁笑着解释道:“陛下,您怕是还不知道,自从您下令以民意为考核之后,从将军到士兵,都紧着立功呢,扬言要和百姓打成一片。这不马上春耕了嘛,一个个都憋着劲,要接着春耕,帮百姓指导耕种来获得民意支持。” “呵呵,这边的百姓不像我们大唐人,他们多数不擅长耕种,所以我们各地的城管指点耕种没问题。但手艺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耕种是需要大牲口的,耕牛短时间凑不出,所以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战马上面。” 噗…… 李二脸都气绿了,没想到是这样的事?这不胡闹吗? 就像牛进达说的,精锐骑兵是需要时时训练的,你借去耕地一番,再送回来,这批战马怕是只记得耕地的指令,早忘了怎么在战场上配合冲杀了。 “混账!立刻传令他们把战马送回来!每人赏他们三十大板。牛将军,你且回去,安心防备前线,朕会让那两个夯货亲自给你赔礼道歉。” 牛进达行礼谢恩,可李绩却劝道:“陛下,不可。按照时间计算,这五千战马怕是已经被分发到两地百姓手上了,如果朝令夕改,重新把战马要回来……怕是,怕是要招来百姓的失望。” 什么??? 这……意思是朕的五千精锐骑兵,就这么没了? “咳咳,怕是,怕是不止五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止尉迟两位将军,其他将军也会这样干。所以……”李绩不敢往下说了。 “所以不止是这批五千骑兵,而是我们整个几万骑兵全都要被祸祸了?”李二的脸已经完全成酱绿了。 他连骂人都没力气了。 长叹一声,“牛将军,你先回去吧,去前线严阵以待,小心驻防。” 牛进达也看明白了一切,尴尬的点头退下。 李绩宽慰说道:“陛下,莫要动气。世上之事本就是一得一失之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但这个上策所废之力,肯定不会比战场厮杀小。所以,有这种情况也在所难免。虽然损耗了几万战马,但若真能成功,那就能省了我们几万战士的伤亡,相当于活人无数,拿战马换士兵,这个账是值得的。” 李二苦笑点了点头:“茂公,当初制定民意调查的时候,只想到了防止过度谄媚百姓,却没料到还有这种事。唉……朕的战马哟。” “呵呵,陛下,春耕之后,战马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训练,还是可以用的。” “罢了,若真的能一举收下所有民心,区区战马而已……” 李绩连忙打断:“不行不行,陛下,这战马必须收回。哪怕以后您多调集耕牛过来赏赐百姓都行,战马也不能送。毕竟是战马,万一被有心人利用,随便能拉起一支骑兵队伍。” 李二笑了,“朕岂能不知?如此一来,攻守易型,我们反倒成了防守一方。如果不攻城打仗,那明年一年可未必能够结束战事。” “额……全凭陛下做主。”李绩躬身行礼。 李二爽朗大笑:“一场灭国之战,打上三年,这也没什么,我们又不是没有打过持久战,当初跟窦建德对峙也有三年呢。倘若真的能够为灭国之战蹚出一条新路子,那这三年就值了。” 李绩逢迎道:“陛下英明。若你不战而屈人之兵,逼得高句丽自己投降,那此战绝对能载入史册!” 第七百六十章 流言四起 这天渊盖苏文亲自出城巡视,主要是想看看自己手下的王牌——契丹死士骑兵! 没错,高句丽内部人心浮动,百姓们虽然暂时被按住了,但还是有许多人幻想逃到西边去投靠大唐,虽说没有亲眼见过,但未知的总是令人期待的,传言只会让人们记起大唐的优厚待遇,甚至忘记远行的风险。 所以高句丽的人已经没了死守的决心,疑人不用,手上真正能用的,就是这支被大唐灭族的契丹死士骑兵了。经过一个冬天的秘密训练,这帮人终于有了战力,甚至堪比普通精锐。 骑兵大将军汇报说:“王上,这支兵马原本野性难驯,但经过一个冬天的训练,这帮契丹人全部变成了能打的战士。只是,他们空有战马,却还没来得及训练骑兵冲杀,毕竟大雪封山封路,骑兵施展不开。” 渊盖苏文沉吟道:“等冰雪消融,天气回暖。给你多长时间,你能把他们训练成一支精锐骑兵?” 额…… “王上,两个月足矣!” 两个月? “咳咳,至少得一个月,绝对不能再低了。否则一盘散沙,不仅没有战斗力,甚至还不如步兵。”骑兵将军低头咬牙说道。 渊盖苏文点头说道:“好,就给你一个月。” 啊? “王上,大唐会给我们一个月时间吗?蛰伏了一个冬天,开春,他们肯定会猛烈进攻的。”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不错,他们不会坐失良机。但是,我们还有第二道防线。我会传令给前线萨耨延寿将军,国内城加上乌骨城,一共十万守军,守不住一个月,他们提头来见!” “是!末将定不负王上所托,一定训练出一支精锐骑兵。”骑兵将军郑重说道。 “但是……” 嗯? 渊盖苏文有些不喜,心说你这厮能不能干?怎么推推拉拉的? “王上,因为这帮契丹难民是逃难的,所以携带的战马良莠不齐,所以我们的骑兵可能不能在质量上跟大唐比,但数量上没问题,加上靺鞨投过来的两万,四万轻骑兵,大唐也就这么多了。” 渊盖苏文摆手说道:“本王何尝不知?不让你训练得跟大唐一模一样,只要能够有效冲杀,形成战斗力即可。” “是,多谢王上。” 离开了骑兵训练营,渊盖苏文心中大定,有了这支奇兵,用的好了,是可以扭转战局的。所以,还需要布置一下,将来给这支奇兵创造一次绝杀机会。 正说着呢,不远处发生了骚乱,似乎是两帮人打了起来。 渊盖苏文眉头一皱,“去看看,怎么回事?” 身边的护卫快步跑了过去。 不多时,打架的两方停了下来,其中一帮人竟然一窝蜂朝着渊盖苏文这边跑来,吓得护卫们立刻挡在了前面,“保护王上!放肆,你们做什么?” 只见这帮人齐齐跪下磕头哭喊道:“王上,您给我们做主啊!军需官克扣我们的粮草,三个月来我们已经饿死冻死十几名兄弟了……” 嗯?怎么回事?渊盖苏文虎目一冷,转头看向了身边一位重臣。 对方碎步凑近,小声说道:“王上,这是被大唐放回来那批人……” 哦,原来如此。 渊盖苏文挥手让护卫退下,缓缓走到了前面,“诸位,起身吧。在我高句丽,谁也不能克扣我高句丽将士们的粮饷。” 有人大声喊道:“王上!他们都说我们是大唐送回来的奸细,所以处处排挤我们,还说是大王您的旨意。王上,末将斗胆,敢问是否真有此事?” “放肆,你一个区区校尉,竟敢当面质问王上?”一旁的将军呵斥道。 渊盖苏文挥手按住了将军,然后认真的走了上去,亲手搀扶起那名开口的校尉,“你说的都是真的?” “小人以身家性命作保,敢有半句假话,愿意横死当场。” “混账!何人敢欺辱本王的将士?”渊盖苏文愤怒转头,朝着身边的几位将军呵斥道。 这…… “末将不知还有此事,是末将的疏忽,末将这就派人去查清楚,绝不会让将士们无辜蒙冤。”这位大将军也是个人精,他当然知道王上是什么意思。 渊盖苏文训斥下属一顿,转身朗声说道:“诸位将士们,本王今日当面跟各位澄清此事,本王从未说过类似之言。尔等深入敌后获得情报,为国出生入死,高句丽不会忘了诸位,本王也不会忘了诸位。谁敢克扣本王下属将士的粮饷,本王定斩不赦!” 完了……军需官怕是要被拉出来当替罪羊。身边的将军心中叹息。 果然,安抚好这帮闹事的将士们,回到王宫,渊盖苏文就下令了,杀了军需官,一切罪名安在他头上,然后厚待这帮人,送他们去前线送死。 将军感叹,不愧是王上,把人卖了还让人家自己数钱。有了这个替罪羊,再有一番查清冤案的优待补偿,这帮人肯定会死心塌地卖命的。 他还不知道,前线国内城、乌骨城,最近流言四起,城中都是小道消息,说跟着高句丽当兵吃饷,还没有过来这边当百姓种地的强。安家费二两银子,还分土地、分房子?从城池到村子,没有贵族,全都是一般高的平民百姓,从此再无欺压。 这些种种,你们给高句丽当一辈子兵,卖一辈子命,能得到吗?你们为了保护他渊盖苏文,牺牲在战场,抚恤金有二两银子吗?大家都是普通百姓,本应该在家种地生活,孝顺父母,传宗接代的,是谁把你们抓了壮丁?放过来送死? …… 类似这种流言,不到两天就传遍了两座城池,整整十万大军,无人不知。 前线指挥大将萨耨延寿彻底慌了,他是知道的,高句丽穷,越打越穷,所以兵员的粮饷、抚恤微乎其微,甚至许多都是被强迫当兵,根本没有饷银。 这种流言,对于前线这十万大军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毒药。哪怕十个有一个人相信了,那也足足有一万人呢,这帮人若是开门献城? 嘶……不敢想! “紧闭四门,只许进不许出,给我查,一定要查出奸细来!” “大将军,王上给我们送来了几千援兵。” “援兵?好,城中正是人心浮动,援兵来的真及时。”萨耨延寿大喜,立刻派人去接收援军。 他却不知道,这批援兵可是去过对面大唐地盘的,是知道真实情况的,啧啧……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城中半信半疑的士兵们,正愁无法辩驳流言真假呢。 第七百六十一章 炸营? “多少?十亩地?” 随着这批援军的到来,西边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情彻底被证实,而且丰厚的价格,让所有人为之震惊,按人头算,每人竟然能够分到十亩良田?老天爷,若是种上大唐的高产良种,亩产几千斤的,十亩地下来打的粮食……不敢想,简直不可思议! “没错,另外还给一笔安家费,说是二两银子,但也可以选择让官府帮忙建房屋,这样的话,二两银子就没有了,却需要参与集体建设,官府包吃住,直到第一茬粮食收获,再然后就是自负盈亏了。” 嘶…… 有这么好的条件?那你们怎么不早说?那还打什么?大唐简直就是我们的救星啊,喊声义父都不为过。 “可惜啊,大将军四门紧闭,许进不许出,要不然我……” 这人话还没说完,就被旁边的好友一把捂住了嘴巴,“嘘!噤声。现在城里正在查散播流言的奸细,你敢说出来,立马就会被执法队带走。” 被放开之后,那人啐骂道:“娘的,老子是被抓壮丁才上的战场,压根不想打仗。如果不是家里实在穷的活不下去了,谁愿意在刀尖上混口饭吃?你们呢?谁见过贵族的孩子过来从军卖命的?” 众人摇头,七嘴八舌的分享自己的从军经历,虽然理由不一,但却有个共同点——都是最底层的穷苦百姓。 “马上开春了,冰雪消融,大唐积攒了一个冬季的怒气,肯定是要打过来的。咱们已经从第一道防线撤到了这里,到时候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左右是个死,还不如现在就作为百姓,去西边呢。或许还能搏一场富贵。” 富贵? 没错,对于这种朝不保夕的可怜士兵来说,人均十亩地,管吃管住的生活,可不就是富贵嘛。往大了说,那也是有自己土地的小地主呀。哪怕只有自己的一亩地,也比在高句丽给人当佃户、当奴隶的强。 “对了兄弟,你们既然去过西边,还给你们分了土地,那为何又要回来呢?别人我不知道,兄弟你跟大家都是一个山沟里长大的,肯定不能是为了军功,有军功也轮不到我们这种人。” 这名新来的脸色古怪道:“我,我没想再回来的。我是被人供出来,然后大唐抓了我们,被人家送回来的。” 啊? “嗨,你们也知道,王上不是派我们去西边当斥候,混进去在后面搞破坏嘛。没想到西边待遇这么好,我是真心想留下不回来的,毕竟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可没想到许多忠于王上的人干坏事暴露了,然后我就被牵连出来,倒霉的也被送了回来。” “不对呀,你们不是属于王城守军吗?怎么又被送来前线了?”有人追问说。 这人懊恼的小声说道:“王上忒不是东西了。我们做斥候失败,被送回来之后,就被王上怀疑了忠诚,把我们派到最累最苦的地方驻守,甚至连粮饷都克扣,我们这几个月的待遇连你们都不如,整天被那群王城守卫欺负。” “弟兄们骂

相关推荐: 下弦美人(H)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将军宠夫   偏执狂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倒刺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