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便可将整个故元的十四处牧地尽数收入囊中,自此战马匮乏对于大明而言将不再是如鲠在喉的难题,岭北行省完全可以作为我大明最大的牧场,为我大明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战马!” “其三,大明将岭北牢牢掌控在手中,也就意味着大明自此不会再有北虏之患,哪怕是草原上冒出来了一些强大部落,朝廷也可以提前得到消息,及时出兵将其扫平,所以岭北行省就是大明安插在草原上的一颗钉子,确保大明不会再出现北虏之患!” “其四,于大明而言,岭北行省就是一块绝佳的跳板,可以助大明进军中亚,也就是昔年那个突然来袭的帖木儿帝国所在地,大明掌控了岭北行省,可保北平重地,可保河西走廊,可保哈密乌斯藏等地!” “可你杨溥居然大言不惭地开口,说岭北行省对我大明毫无用处,真是可笑到了极点!” 杨溥脸色再变,依旧固执地坚持己见。 “可大明如今缺粮乃是事实!” “据杨荣大学士所言,岭北行省所需粮谷皆要仰仗朝廷供给,且岭北行省绝大部分地区不是草原便是荒漠,根本没有办法耕种粮食,这就意味着朝廷只能源源不断地补贴岭北,绝无获得收益的可能!” “朝廷已经陷入粮食困境,各地流民正在逐渐增多,要是再继续拖延下去,只怕大明江山不定,恐有倾覆之患!” “汉王殿下,下官倒是想问问,是大明重还是岭北重?” 杨溥言辞激烈,句句如刀。 众人听后都是一阵沉默。 毕竟这杨溥也没有说错,岭北行省甚至长城外那一片巨大疆土,对大明而言当真是负担! 古往今来,中原与草原的战争始终未停,哪怕强汉盛唐一度将草原部落打得抱头鼠窜,可要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草原部落卷土重来。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草原不适合农耕,即便中原朝廷占据了草原,也没有丝毫用处! 比如说眼下的大明,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立下了太祖都没有完成的功绩,这原本是一件可歌可泣的滔天功绩。 然而接下来,大明需要在长城与岭北行省之间建立起无数军堡,还要派遣驻军,还要将无数的粮食运往岭北,以供给岭北的百姓与驻军! 这就意味着,岭北行省对大明而言,根本就是沉重的负担! 现在天下太平国力强盛倒也罢了,可是一旦朝廷钱粮不支,那岭北对大明而言可就真成了一块鸡肋之地了。 杨溥这番话没有错,但他忘了,此刻他面对的人,是一向头铁的汉王爷。 面对杨溥的逼问,朱高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是谁告诉你,岭北行省不能耕种了?” 众人:“!!!” 嘶…… 第598章 不明觉厉!神种的逆天之处! 麻了! 众人有些麻了! 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 汉王竟然说岭北那片大漠草原能够耕种? 种什么? 种你大爷吗? 是,岭北确实可以耕种,但那也只是仅仅限于和林等少数区域。 除却这极少数区域外,偌大一个岭北行省全都是荒漠草原,占据了整个行省的绝大部分。 你丫在荒漠草原上面能种什么? 这个疑问,不约而同地浮现在众人心中,就连永乐皇帝也不例外,满脸茫然地看着自家老二。 看着这群大明中枢人物那没见过世面的模样,朱高煦顿时满脸嫌弃。 “汉王你做什么?” “老二你……”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汉王爷一把将土豆藤提了起来,露出了这高产作物的真正面目。 众人看着那黄不拉几的土豆,顿时陷入了沉思。 额…… 这应该才是可以吃的吧? 朱高煦也不磨叽了,扬了扬手里面的土豆,露出了笑容。 “此物名为‘土豆’,可以炒着吃炸着吃搅烂成泥了也能吃,口感也是非常不错,完全可以作为大明百姓的主粮。” “而且最关键之处在于,土豆是高产作物,一亩最低可以产出三四十石,要是赶上收成好的时候……” “多少?!” 朱高煦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个颤抖的声音打断。 只见永乐大帝哆嗦着身子,难以置信地追问了一遍。 主粮! 亩产数十石! 这两个关键信息,令所有人都振奋不已。 可以吃,而且产量高,那简直就是真正的神器啊! 如果事实真如汉王朱高煦所说,那这“土豆”的确是当之无愧的神种! 朱高煦有些发愣,下意识地说出了后面半句话。 “要是耕种方法正确,赶上收成好的时候,亩产六七十石也不是问题。” 众人:“!!!” 我尼玛! 亩产六七十石 那是什么概念?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朱棣就脸色一变,身形摇晃间差点晕了过去。 好在朱高煦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爹啊,你这是咋滴了?” 朱棣捂着胸口,正剧烈地喘着粗气。 “老二呐,你说的可都是真的?这土豆产量真有那么高?” “爹你说啥?这产量还不够高?我这都是保守估计,亩产百石也不是不可能……” 朱棣:“???” 众人:“???” 百石! 整个房间内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当中。 所有人都看向了朱高煦手中的土豆,那炽热的目光宛如看到了没穿衣服的小姑娘似的,火辣辣得令人生畏。 朱高煦随手抛了抛手里面的土豆,没好气地笑道。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爹,产量高只是土豆的其中一个优点。” “土豆最大的优点在于,其适应性极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风灾、雹灾、霜灾能力强,另外土豆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长期存储并不会腐烂变坏……” 听到他这话,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有那么一个人却是瞬间疯狂了! 户部尚书夏元吉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从汉王朱高煦手中夺走了土豆,然后满脸癫狂地追问道:“汉王殿下,适应性极强,是怎么个意思?” 众人都有些愣神,不明白夏元吉好好地怎么突然发癫了。 瞧见这位户部尚书的模样,朱棣陡然站直了身体,双眼爆射出道道精光。 “老二,你的意思是……” 终于反应过来了! 朱高煦心中暗道一声,迎着朱棣与夏元吉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 “没错,这土豆适应性极强,因为它自身耐寒、耐旱、等特性,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种植,只是产量高低的问题罢了。” “而这个‘任何地方’,自然就包括了……草原!” 朱高煦意味深长地吐出了“草原”二字,彻底震懵了所有人! 土豆可以种在草原上面! 那岭北行省或者说整个蒙古草原…… 一时间,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到了,看向土豆的目光愈发炽热! 直到此刻他们才终于反应过来,为何汉王方才要提及岭北的事情! 岭北行省对大明而言是一块鸡肋之地吗? 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大学士杨溥也没有说错。 毕竟大明每年都得往岭北投入海量钱粮,而且还得不到什么反馈收益,岭北已经变成了大明财政的沉重负担! 哪怕大明掌控了岭北,就可以永绝北虏之患,可是这代价未免也太高了些! 但是现在,土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这土豆如果真可以种在草原上面,那么整个岭北辽阔之地,可都是一块块良田沃土啊! 只要能种出粮食来,那就是良田沃土,而大明子民也可以前去定居,继续过着耕田种地自给自足的生活! 如此一来,大明将彻底掌握岭北行省,而岭北行省对朝廷而言,也将从一个负担变成一个粮仓! 还有,不只是岭北行省,甚至是整个蒙古草原! 朱棣招了招手,从夏元吉手中接过土豆,仔细端详了片刻,这才强行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此刻他脸色无比郑重,目光锐利地直视朱高煦。 “汉王,此物当真可以在草原上面种出粮食?”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朕要你的亲口承诺!” 夏元吉也收敛起了癫狂神色,眼巴巴地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不然他也不会耗费如此大的代价让郑和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了。 “放心吧爹,我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要是土豆不能种在草原上面,爹你可以砍了我的脑袋!” 此话一出,众人错愕,随即尽皆放声大笑了起来。 原本他们还有些不敢相信,但是听到汉王以命承诺后,所有人多选择了相信他! 毕竟,这位汉王殿下,可是一向惜命得很! 只是在场有一人脸色复杂,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此人正是太孙党领袖杨溥,先前力主大明舍弃岭北之人。 他的想法没有错,岭北的确应该舍弃,朝廷应该摆脱这个负担,将省下的钱粮用来发展民生…… 可是随着土豆的出现,他这个主张却无疑成了笑话。 相比于此,杨溥此刻更是黯然神伤。 大明得了土豆这等神种,完全就是如虎添翼。 日后大明王师每攻略一地,只需迁徙子民前往耕种土豆,就能将其彻底掌控在手中,变成大明疆土。 而随着土豆成熟后,子民百姓也会越来越多,以其他方式反馈给朝廷,继续为大明开疆拓土,攫取更多的疆域领土! 如此大明王朝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并且还是一条不断扩张不断强盛的王霸之路! 这本应该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喜事,但杨溥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土豆来自水师,来自汉王! 太孙朱瞻基,彻底输了啊! 第599章 社稷神器!土豆的战略意义! 房间里面,鸦雀无声。 此刻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 尤其是永乐皇帝朱棣,此时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抑,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如果自家老二说的都是真的,那这土豆就可以在漠北草原广泛种植! 以汉人天生自带的耕种天赋,怕是用不了多久,无数的荒土都将开垦出来,种上一片片的土豆! 有了人口和粮食,紧接着便会出现大量的田庄村落,而田庄村落则会催生集镇,集镇则会进一步衍生出巨大的城邑…… 有了城邑,朝廷就可以招募士兵,甚至朝廷都不需付出太多钱粮成本,便可以让这些士兵就地补给。 这些就地招募的士兵会带着汉人对土地的渴望深入大漠,疯狂的向游牧部落发起攻击,最终使得这些草原蛮子无路可走! 草原部落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汉人不断压缩! 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牧场,则会变成汉人的一块块良田沃土! 而且,不仅仅只是西北的游牧部落,这土豆甚至可以帮助大明解决辽东问题! 因为辽东乃是出了名的苦寒之地,压根就不适合耕种,条件之恶劣比之草原大漠也是不遑多让! 可是老二说了,土豆耐寒啊! 那这土豆同样可以种植在辽东! 如此一来,辽东的粮食问题,不也就解决了吗? 看着眼前这黄不拉几的土豆,朱棣只觉得丰功伟业正在向自己招手! 这可是粮食啊! 一旦地里能种出粮食,那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而更多的人口,将需要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口就可以给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兵源! 甚至朱棣作为大明天子,此刻还想得更多更深远! 前不久他与老二联手,坐视老二亲自赶去江南展开了一场血腥屠戮,就是为了推行一条鞭法,解决士绅兼并田地这个隐患,提高朝廷的税收。 不过这些士绅读书人讲究一个“耕读传家”,他们并不是简单追求财富的积累的,而是对土地尤其是那些粮食产量高的良田沃土,有着一种发自肺腑的渴望,这是汉族子民与生俱来的天性! 所以朱棣心中也明白,此次清洗了这批士绅,要不了多久还会出现另外一批兼并田地的士绅豪强,这是谁都阻止不了的事情。 但汉王朱高煦曾经说的那个“蛋糕理论”,朱棣一直铭记于心。 蛋糕就这么大,原本是公平分配,结果被你们这些士绅豪强、达官显贵都给抢完了,那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他们怎么活? 然而,随着土豆这一粮食神器出现,兼并田地这个先前难以根除的难题,现在却有了解决的办法! 蛋糕理论没有错,只是这块蛋糕太小,远远不够分! 那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这个蛋糕做大! 岭北,辽东,西域…… 凡是大明王师所过之处,皆是大明王朝疆土! 而这些疆土,不论贫瘠与否,都可以种植土豆,都可以变成粮产地! 换句话说,大明日后的粮产地只会越来越多,这块蛋糕只会越来越大,即便分给士绅读书人一些,老百姓也还有的吃! 这是田地的问题! 朱棣转眼又想到了战争的问题。 以往他想要开疆拓土,用煊赫战功给自己正名,可是以夏元吉为首的这些朝堂诸公却是百般反对,甚至逼得他朱棣不得不自掏腰包筹措军费,用以支持自己打仗! 大明庙堂上的这些衮衮诸公,反对战争,理由千奇百怪。 有的说劳民伤财,有的说有伤天和,还有的说百姓受苦。 其实朱棣何尝不知道,这些人反对的真正原因,不过是因为他们不能从战争中得到利益,甚至战事爆发还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是的,大规模的战争,不仅没有给这衮衮诸公带来丝毫的好处,恰恰相反的是,一旦大战在即,朝廷便要征召海量的民夫壮丁,这绝对会耽误农时影响粮产。 最大的受害者,正是高居庙堂的达官显贵! 这些高官老爷们,谁家没有个万顷良田、百亩庄园? 你把人都拉去打仗了,田地都没有人耕种了,哪里还能产出粮食呢? 而且你打下来的疆土,还都是些不能耕种的废土,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谁特么会愿意损害自己的利益去支持你打仗啊! 什么“仁义道德”不过都是狗屁,文臣集团反对战争,不过是因为他们不能从中获利,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罢了。 朱棣一向英明神武,他早就看到了这一层,只是懒得跟他们计较罢了。 但是现在,土豆可以把战争获得的新疆土,变成一块块粮产地…… 恐怕最先坐不住的人,就是这些文官老爷们吧? 谁会嫌弃自己家里田地多呢? 那可都是粮食啊! 战争带来田地,田地产出粮食,粮食催生人口,人口提供兵源,兵源反馈战争!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以后啊,他朱棣要打仗,哪还用看别人脸色? 老子想打谁就打谁,谁还有话说? 甚至那些衮衮诸公,只怕都会嗷嗷叫着要打仗要开疆拓土了! 一想到这儿,朱棣顿时就笑了,笑得很是开心。 “神器啊!” “这土豆当真是社稷神器!” 听见皇帝这话,众人也是激动不已地点了点头。 他们或许没有朱棣看得深远,但是在场之人心中都明白,有了这土豆,大明将会彻底度过粮食危机了,这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朱棣拿着土豆端详片刻,突然来了兴致。 “老二,这土豆口感怎么样?” 毕竟汉王说这东西可以作为主粮,要是口感不好,那老百姓怎么吃得下去? 朱高煦笑呵呵地提了一嘴,都快要忍不住流口水了。 “爹啊,这么滴吧,时候也差不多了,今儿个就在这儿用膳。” “我亲自下厨,让大家都尝尝这土豆的味道。” 众人:“???” 啥? 汉王下厨? 这尼玛地不太合理吧? 朱棣扫了朱高煦一眼,也是有些意动。 “郑和,你这次带回来了多少土豆?” “回禀皇上……” “放心吧爹!”朱高煦直接插嘴,“咱们先吃一顿,剩下的作为粮种完全够了!” 听到他这话,朱棣总算是放下了心。 “行吧,那老二你去做吧!” 汉王爷闻言大喜,立马屁颠屁颠地开始了准备。 土豆烧牛肉,酸辣土豆丝,香煎土豆泥,土豆…… 天可怜见,本王有生之年终于可以重温一下这些美食了! 众人只见这位平日里不怒自威的汉王殿下,此刻正笑得跟个傻逼一样,口水都流了一地…… 第600章 美味的薯条!汉王爷的厨艺! 朱棣想吃土豆。 对于他这个要求,汉王爷表示理解。 毕竟先前那些都是他一口之言,并且夸下海口土豆可以作为老百姓的主粮食用,那你这口感肯定不能差了啊! 要是难吃得难以下咽,别说什么做主粮了,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喷死你! 所以,为了安抚朱棣那颗躁动的心,朱高煦觉得亲自下厨。 舰船上面有专门的饭堂,各种用具一应俱全,专门供应水师中高层将士吃喝。 至于水师底层军士,那不好意思,自个儿啃面饼去吧! 汉王爷亲自下厨,立刻在整个水师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说他们都是些粗人,不像那些文士儒生整日高唱的那般“君子远庖厨”,但是哪怕是底层老百姓都明白“男主外女主内”这个道理。 男子汉大丈夫,大佬爷们应该顶天立地,哪能去厨房做饭烧菜? 那可是会被人耻笑的啊! 更何况他朱高煦是谁啊? 堂堂汉王殿下,储君热门人选,呼声最高的大明继承人! 您怎么就好意思去下厨啊? 在这个大男子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朱高煦这个做法无异是颠覆性的,立刻就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杨士奇等人跟随汉王爷来到厨房门口,犹豫了片刻后还是不敢进去。 “王爷,何苦如此啊?” “这船上也有厨子,该怎么做您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哪用得着您亲自下厨,此事要是宣扬出去,只怕会影响您的名声啊!” 听见杨士奇这话,朱高煦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哈士奇啊,你说说看,本王为什么要亲自下厨?” 杨士奇闻言一愣,随即试探性地给出了回答。 “为了取悦皇上?” 以亲王之尊亲自下厨,为皇上做美食,这可是值得表彰的大好行为。 大孝子啊! “狗屁!”朱高煦嗤笑道,“哈士奇啊,你目光还是短浅了!” “今日乃是土豆第一次问世的日子,不容出现任何纰漏。” “所以本王才会亲自下厨,用土豆做出美食,让掌握大明核心权力之人都认可这土豆,如此一来土豆的后续推广事宜就简单多了。” 此话一出,杨士奇忍不住老脸一红,心悦诚服地向朱高煦拱了拱手。 “王爷高义,是士奇片面了。” “一起进去?” 朱高煦笑呵呵地做出了邀请,吓得杨士奇连连摆手。 “咳咳,士奇还是在外面等着吧!” 开什么玩笑,汉王爷不要脸,他杨士奇可还是要脸的。 君子远庖厨! 杨士奇哪怕眼界开阔,他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儒生文人,所以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他还是直接了当地做出了拒绝,一如在场那些硕儒名流,没有一个人来的,都等着开饭呢! 朱高煦倒也没有为难他,命郑和取来一大筐土豆,然后就开始了行动。 厨房内原本的数十个伙夫都满脸崇敬地看着他,只待他一声令下。 朱高煦思索了片刻,当即喊来聂兴与郭登,一群人在厨房里面忙活开了。 削皮的削皮,烧油的烧油,切块的切块……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厨房外还时不时还能听见汉王爷的怒骂声与呵斥声,听得杨士奇等人心头一跳。 此刻最郁闷之人莫过于聂兴,他好歹也是暗卫统领,曾经的造反头子,就因为刀使得不错,现在特么成了切土豆的了…… 跟着自家王爷,真是特么地离谱! 朱高煦看着众人忙碌的背影,施施然地从郭登手中接过围裙给自己系上,他准备给这些土包子亲自演示一番,如何用土豆做出一桌美食盛宴。 土豆这玩意儿,放在西方那就是作为主食食用的,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其营养价值,和小麦大米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这一点与红薯不同,红薯只能作为辅粮,长期只吃红薯身体会出问题的。 这也是为何,朱高煦今日只是向大明这波掌权人郑重介绍了土豆,并未提及红薯、玉米等。 贪多嚼不烂,先把最重要的土豆推广下去,只要能够顺利推行成功,红薯玉米这些自然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朱高煦现在的任务,就是让朱棣等人认可土豆,甚至是爱上土豆。 不过这土豆的做法,有许多种,想要让人接受,却需要花费一些心思。 毕竟,对于许多习惯了吃面和吃米的汉人而言,突然用一种主食来替换原先的食物,若是不合自己口味,那倒是多出了一些麻烦。 聂兴负责疯狂切土豆,郭登则指挥着数十个伙夫工作,汉王爷则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炸着薯条…… 当郑和走进厨房时,顿时就被眼前这一幕给惊呆了。 汉王爷还真是说做就做,亲自下厨绝不敷衍。 恰在此时,一股浓香传来,令郑和食指大动。 “咳咳,王爷,这是……” “炸土豆条,香吧?尝尝?” 等到伙夫用工具将炸好的土豆条捞出,朱高煦也不嫌烫手,直接抓起一根龇牙咧嘴地吹了吹,然后立马送入了口中。 见此情形,众人也不客气了,学着汉王殿下的做法,开始品尝起了这道美食。 郑和取了一根送入口中,感受着那薯条的酥脆,眼睛顿时一亮。 “殿下,果真美味!” “而且这是全新的口感!” 朱高煦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满脸追忆之色。 他炸出来的薯条,跟记忆中的那味道相比,还是差了一点,不过也让他满足了。 在大明能够吃上炸薯条,这特么地都得感谢上天的馈赠了! “这只是最基础的口感,可以根据别人的口味进行改良。” “好了准备做酸辣土豆丝,郑和去把你带回来的辣椒取来!” 郑和闻言满脸懵逼,有些摸不着头脑。 “就是红色那个,这玩意儿是绝佳的调味料……” 随着汉王爷一声令下,郑和也马不停蹄地行动了起来,甘愿给他打起了下手。 如此这般,厨房陷入了忙碌之中,一股股浓香也不断蔓延开来。 不远处房间,朱棣正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面。 杨溥、夏元吉等人各自落座,都是身居要职的朝堂重臣。 不过他们此刻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一事,言语之中满是轻快欢乐。 “汉王殿下亲自下厨,这传出去成何体统啊?” “那可不是,汉王爷真是不顾礼法!” “恣意妄为,贻笑大方!” 朱棣听着这些人给自己上眼药,一张脸已经慢慢沉了下来。 他心中的火气正在不断攀升,却不是对汉王朱高煦,而是对杨溥与那些硕儒名流! 老二不过是亲手给老子做个饭,你们这都能叽叽歪歪? 第601章 难吃?那特么都喝粥吧! 朱棣有些不爽。 连带着此刻他对太孙也有了些意见。 毕竟自从太子突然病逝后,如今聚拢在太孙朱瞻基身边的,正是眼前这些所谓的硕儒名流、缙绅才子! 一方渴望获得朝臣的支持,在暗中大肆拉拢官员,另一方则壮着胆子向储君效忠,只等储君即位称帝便可飞黄腾达,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只是他朱瞻基难道就没有想过,这些士绅缙绅之所以选择支持他,而不是汉王朱高煦,当真是因为他朱瞻基比朱高煦强出几分? 不过是因为朱高煦一心推行一条鞭法,损害了士绅缙绅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选择效忠太孙朱瞻基罢了。 然而自己那个“好圣孙”,好像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整日里不是在东宫约见朝臣,便是亲自登门拜访,甚至还效仿商山四皓出山支持太子刘盈的故事,让一大群硕儒名流给他朱瞻基造势,认可他这位太孙的储君身份! 一想到这儿,朱脸色就愈发难看了起来,阴沉地快要滴出水来。 其实太孙做这些事情,朱棣也可以理解,毕竟有人威胁到了他的储君位置,他做这些事情反击,那也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偏偏太孙与汉王比起来,那可真是……太小家子气了! 汉王为了均平徭役赋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亲自赶去江南推行一条鞭法,可此刻太孙朱瞻基在干什么呢? 他在听信谗言私自暗中潜入京师,准备趁着太子遇难的时候夺嫡争位! 汉王为了解决朝廷陷入的粮食困境,提前多年布局让郑和带回来了神种,现在又为了让朝野认可这神种,不顾身份亲自下厨,可太孙朱瞻基在干什么呢? 他在拉拢朝臣,他在宣扬造势,他在一门心思地夺嫡争位…… 这样一比较起来,太孙朱瞻基与汉王朱高煦,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啊! 不管是眼界还是能力,二人根本就没在一条水平线上。 汉王考虑的是家国天下,太孙一门心思地夺嫡争位! 不得不承认,杨溥等人此刻的表现,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些,以至于朱棣脸色难看到了极点,甚至迁怒到了太孙朱瞻基的头上。 永乐皇帝心中对太孙朱瞻基的期待与希望,此刻正在不断减少。 或许,让老二坐上这个位置,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正当这个时候,一股股莫名香气传来,刚好到了饭点的时候,众人都有些饿了。 朱棣摸了摸空空的肚子,随即猛然拍了一下案桌,吓得群臣脸色一白。 “去催一下,让汉王动作快一些!” 直到此刻,杨溥等人这才注意到,皇上不知为何发怒了。 回想起自己等人方才的言行,顿时就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杨溥脸色有些发白,心中更是懊恼到了极点。 他本是一个生性谨慎之人,怎会在皇上面前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回想起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杨溥心中有些黯然。 他这是被汉王给打压久了,此刻见到汉王“出丑”,觉得出了一口恶气,所以难免有些得意忘形了。 但是杨溥丝毫没有想过,汉王这么做,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皇帝陛下的话总归是管用的,催饭的人去了不久,很快朱高煦就赶了过来。 “爹啊,都做好了,准备开饭吧!” 朱棣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当即下令传膳。 群臣也收敛起了各自的小心思,对那土豆做成的食物充满了期待。 毕竟汉王可是夸下海口,这土豆可以作为主粮,那要是不好吃的话,他汉王可就食言而肥了! 在众人的期盼目光中,一盘盘菜肴被呈了上来。 朱棣看着眼前这堆烂泥,脸上写满了茫然。 因为离得近,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所以朱棣这才没有发作。 他转头看向自家老二,直到朱高煦点了点头,朱棣这才放下了心,直接拿起勺子舀了一些送入口中。 “爹啊,这土豆泥味道如何?” 群臣也是充满了好奇,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陛下的表情。 朱棣耐心品尝片刻之后,这才皱眉道:“唔……这味道……怎么说呢,不算好吃,也不算难吃,总之有些怪怪的。”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表情各不相同。 杨溥等人脸上闪过一抹窃喜。 事实证明,这土豆味道不好,那怎么做主粮? 汉王啊汉王,你这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杨士奇等人见状,顿时就有些着急。 这土豆可是“社稷神器”,要是出了岔子,那绝对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夺嫡计划。 反倒是朱高煦不以为然,笑呵呵地开口道:“嗯,第一次嘛,怪就对了!” 朱棣没好气地扫了他一眼,示意群臣可以尝尝。 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碗土豆泥,量不算多,仅是用于品尝。 皇帝陛下开了金口,群臣早就按捺不住,纷纷品尝了起来。 只是下一刻,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变得很是古怪。 这“土豆泥”的味道,真是……一言难尽。 “众位卿家觉得如何?” 朱棣开口问道。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酸儒摇了摇头,直接嗤笑道:“陛下,这也太难吃了些,哪里比得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敢问汉王殿下,这土豆如何取代大米?” 有人率先发起了冲锋,其他人自然也不闲着。 一名名硕儒名流开口,毫不意外地贬低土豆的味道。 杨溥注意到皇帝陛下那铁青的脸色,所以老老实实地闭上了嘴,不敢吭声。 朱高煦冷眼看着这些家伙,倒也没有直接发飙,反而露出了一抹古怪笑容。 “嗯,诸位的评价都很中肯。” 一众儒臣闻言,顿时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 朱棣见状有些纳闷,老二这就认输了吗? 这可一点都不符合他的性格啊! 只见汉王爷给了聂兴一个眼神,后者立马会意,下一刻众人面前再次呈上了一碗粥。 是的,粥,黄米粥。 说这是粥,更像是米汤上面飘着几粒黄米。 众人满脸茫然地看向朱高煦,不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 “诸位,试试吧!” 那白发儒臣顿时就怒了,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碗里的东西,质问道:“汉王殿下,您这是什么意思?这东西能吃?” “不能吃?”朱高煦冷笑道,“这是老百姓每天的饭食,甚至还有人吃不上这黄米粥!” “你们说那土豆口感不好,至少土豆高产而且味道不差,完全可以填饱肚子,换作你们眼前这黄米粥,老百姓天天吃这个顿顿吃这个,你们觉得他们吃得饱吗?”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众人脸色都有些难看。 尤其是永乐皇帝,一张脸写满了愤怒。 他端起眼前的黄米粥,看着这清汤寡水,只觉得一颗心痛如刀绞! 他朱棣可是大明天子啊! 他朱棣可是自诩文治武功的永乐大帝啊! 可他朱棣的子民,竟然每天吃的都是这个,连肚子都填不饱! 一碗米汤,上面飘着几粒黄米,这就是他子民每日的口粮! 而且他们还要辛苦劳作,就光吃这点东西,真能撑下去吗? 朱棣脸色铁青,质问道:“汉王,你说的可都是真的?” “随处可见,随时可查!”朱高煦摊了摊手,“这还算好的了,至少还能喝上粥看到米。” “你们是不是觉得,老百姓喝的粥,和你们喝的粥是一样的?这粥不应该是白白嫩嫩的吗?不应该是粘稠剔透的吗?不应该是香甜可口的吗?” “本王告诉你们,这真的不一样,你们吃的是锦衣玉食,喝的是琼浆玉液,但是我大明的子民我大明的百姓,天天就只能喝这黄米粥充饥,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难题!” 朱高煦冷眼扫视全场,众人纷纷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不敢与他对视。 “现在,都特么给老子喝了!” “看看是这黄米粥难喝,还是土豆泥难吃!” 第602章 下毒!汉王谋害皇帝陛下! 汉王爷发飙了! 群臣顿时被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吭声。
相关推荐:
开局成了二姐夫
过激行为(H)
神秘复苏:鬼戏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恶蛟的新娘(1v2)
旺夫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鉴宝狂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