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小说

星尘小说> 盖世双谐 > 第198章

第198章

把握。 反而是他身边这位晚辈后生的大一统思想更不错。 相比较儒家传统思想,这种思想更具有击败法家的可能性。 此时,主持这场盛事的礼部尚书李纲终于出现了。 在讲述了这场辩论的许多要求后,他终于露出了真正面目。 ——他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儒家门徒的那一边,让现场许多儒家门徒一阵欣喜,对与接下来论道的担心也去了不少。 当朝礼部尚书也是儒家门徒,这无疑是对儒家的一位强援! ......... 论道大会很快就开始了。 说是论道,实际上是一轮考核。 考核的方式很简单,即某个学派的代表当众陈述自己的思想。 然后再由其他学派的人去指出其中的漏洞。 只要能说服众人,或者说服大部分人,就能列入名额候选。 这种方式很公平,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做不得假。 而诸学派代表上场的顺序,则是按照抽签的顺序,也很公平。 墨家,抽到了第一场。 墨家的代表,正是冶造局的局长、墨家巨子许墨。 值得一提的是,大唐的工部尚书,今日也坐在墨家子弟的聚集地。 甚至于,很多工部与冶造局的官员都坐在那边。 “工部尚书,竟是支持墨家学术的?” 长孙无忌、贾诩等朝廷官员,均对此十分纳闷。 冶造局官员们大部分支持墨家学说可以理解,毕竟冶造局贯彻的就是墨学。 但是工部官员竟然也是如此,那就有些让人奇怪了。 不过确切地说,大唐的工部尚书,其实并不是墨家门徒。 但是他对于墨家注重技艺的观点却是非常认同的。 因此也勉强能算是墨家学派。 技艺,简单地说就是手艺,像制作、锻造、营建等等,都可列为这个范畴。 在这个时代,匠人原本是并不受重视的。 儒家甚至曾说过墨家注重的技艺乃是「奇技淫巧」,可想而知匠人曾经的地位。 当然,在如今的大唐,似工部、冶造局、墨家等匠人,可以说早已扬眉吐气。 一方面方面是天子陛下非常注重工艺技术。 另外一方面,大唐能如今能这般繁华,这种奇技淫巧可谓是居功至伟。 而如今,墨家与工部以及冶造局的官员、工匠达成一致,务必要维持现状。 决不能使拥有工艺的匠人像以往那样被人看轻。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工部尚书孟隗带领着很多工部官员,还有一部分冶造局的官员,仗义支持墨家思想。 这使得墨家的声势一下子就增加了许多,潜在势力与影响力,竟不亚于儒法两家。 墨家巨子许墨的思想,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提倡「技艺」,认为「技艺」有利于国家,它不应当被人看轻。 在这方面,他指桑骂槐的指责了儒家,因为儒家历来就看不起这种“奇淫巧技”。 然而正是这种他们看不起的技术,方让大唐这般强盛。 因此难以避免地,魏墨钜子徐弱遭到了在场许多儒家子弟的攻击。 遗憾的是,这次墨家的底气非常足,当许墨冷笑着奚落儒家子弟: “正是你们看不起的奇淫巧技,造福了万万大唐百姓!” 一句话之后,令儒家子弟纷纷哑然。 虽然不甘心,但儒家子弟必须承认这句话。 他们以往看不起的奇淫巧技,还真是帮助大唐强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而这,是他们儒家思想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见儒家子弟垭口无言,许墨亦不忘阐述他第二部分的思想。 即墨家的核心思想,非攻、兼爱之类的。 但是这就就让那些憋着气的儒家子弟找到了攻歼的法子。 “许先生,你墨家提倡简爱、平等,那你敢说天子陛下能和庶民平等吗?” 杜如晦微微一笑后问道。 “我......” 许墨闻言顿时语塞。 的确,大唐一代圣君,谁敢说在农田里耕地务农的农民能与其平起平坐? 虽然这位圣君本身是提倡“天家犯法,与庶民同罪”,但这并不代表谁都能与其相提并论。 这可是大不敬。 有着这个致命的弱点存在,于是,墨家很快就被打了下来。 当然,尽管被打了下来,但列入名单还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墨家第一部分的「技艺强国」思想,已经符合了李承道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当众多儒家子弟攻歼墨家巨子许墨的时候,长孙无忌却一言不发。 这让季七礼感到很好奇。 要知道,倘若说儒家跟法家是竞争对手那么,儒家跟墨家就是天敌,那是几乎无法共存的。 不过他哪里知道,长孙无忌只是觉得还没到上场的时候罢了。 他真正的对手可是贾诩,许墨并不值得他上场对阵。 .. 第三百九十二章 韩信、岳飞、李靖参加论道! 继墨家之后,第二位出场的,乃是兵家。 兵家的代表,当然就是当朝的兵部尚书。 见前一个出场的墨家巨子被众多的儒家子弟攻歼,最后狼狈地返回坐席,所以他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的。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当兵部尚书讲述他们兵家“精兵强兵”之策以及核心思想时,几乎没有人去攻歼他。 当然,这也难怪。 毕竟在这个诸国林立的时代,兵家虽然说影响力不及儒家与法家,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欠缺兵家思想。 据某些闲人统计,当天子李承道之后,大唐在军队的资金投入,就逐步开始提升。 直到击败拜占庭帝国之后,大唐军费开支,相比较十多年前先皇李渊在位期间翻了六七番都不止。 更何况,身为大唐战神、有着武德圣皇帝称号天子李承道。 妥妥的就是一位注重「强兵卫国」思想的兵家子弟嘛。 况且大唐本就是以武立国,而且兵家跟儒家、墨家、法家,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 因此,其他学派的人也懒得与兵家争论什么。 毕竟兵家是铁定能入名单的,但是呢,其影响力又注定无法跟儒家、法家竞争什么,所以完全没必要树敌。 当然最最主要的是,你得看看兵家门徒那边的阵容啊! 当朝的三位上柱国,大将军岳飞、李靖、韩信皆在兵家那边! 这三位可都是为大唐立下过无数功勋、手握重兵的重臣! 在他们面前,谁敢把说兵家不够资格入大唐皇家学院? 要知道天子陛下可是专门成立了一所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可见对兵家的重视。 第三位出场的,乃是名家。 名家,简单地说就是辩论者,杠精。 著名的“白马非马”,就是名家的典故。 当然,这个典故让名家的名声变得很差。 但实际上名家是超前的辩证思想家,不过一般人很难理解,所以并不受待见。 在这个时代,有名的说客,包括朝中很多大臣,基本上都要学习名家的思想。 不过说实话,名家的那些思想,很容易让人听得晕晕乎乎,被牵着鼻子走。 反正在场的诸派学子听了半天,也没搞懂对方究竟在说些什么。 当然,也没有人去攻歼名家——因为根本没听懂嘛。 第四位出场的,乃是纵横家。 纵横家的代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只是大概的思想。 毕竟纵横家的思想,并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外谈论。 正因为讲述地很浅,因此,虽然并没有多少人挑刺,但也没有多少人支持。 倒是名家的有些子弟,给予了鼓掌支持。 这也难怪,毕竟名家跟纵横家的关系很不错,像某些知名的说客,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说客张仪、苏秦,就兼名家、纵横家两家的学术理论。 继纵横家之后,杂家、小说家、农家等等,亦陆续派各自的代表出场。 不过在现场很多人看来,这些小家学派纯粹就是来混脸熟的。 要么是不能符合天子陛下“使国家富强”的要求,要么就是本身的思想就有问题。 就比如杂家。 号称「兼儒墨、合名法」将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一锅炖。 说得好听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但事实上,这本身就有问题。 就比如说,儒家的「爱」跟墨家的「爱」。 他们两家一个提倡区分对象、区分阶级的仁爱。 而另一个提倡不分对象、不分阶级的仁爱。 这本身就是相互对立的,如何谈兼收并蓄? 再比如儒家讲究以礼治国,仁情高于法律。 而法家提倡依法治国,法律高于一切(实际上还是有保留的),这两者又如何兼收并蓄? 于是很遗憾地,杂家很快就被淘汰,连候选名单都没能被列入。 连自己的思想都自相矛盾,如何拿来说服其他各派子弟? 而跟杂家一起被淘汰的,还有小说家。 小说家,说白了就是收集名人轶事、民间流传的。 虽自成一派,但说实话确实对国家没有什么裨益,只是让民间百姓多了一种娱乐的方式而已。 这个学派被淘汰,诸学派子弟一点也不意外。 至于农家,这个学派被淘汰,就有点戏剧化了。 农家的思想很简单,就是「重农桑、足衣食」,在这一点上,其实儒家也是支持的。 可坏就坏在,农家思想中有一部分类似墨家思想,提倡让君主下田耕种,了解百姓疾苦。 这一点,儒家就不能接受了。 传统儒家对农事的看法是:我知道农耕的重要性,并且坚持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绝对不能疏忽农事。 但我本身不会去务农,因为那是下等人做的事。 于是,农家也被淘汰。 而在此之后,便是儒家与法家,也是这是盛事中最最让人瞩目的。 其实儒家与法家,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相同思想的,即维护王权。 而彼此最大的矛盾,则在于“以礼法治国”,还是“以国法治国”。 至于两者延伸的思想中,儒家认为特权阶级享受特权。 而法家则认为,法律之下人人平等。 不过一点上,法家还是有所保留的,即忽略了君主。 也就是所谓的“君王之下、王法人人平等”。 保留这一部分是出于对天子的敬仰,也因为他们需要得到天子的支持。 而这也导致,法家被儒家攻歼这一点时往往都哑口无言。 .........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唐万世之基! 在经过几日的角逐后,四个主修教材的名额,全部被人摘取,即「儒法兵墨」四个学术流派。 当礼部尚书李纲郑重地将写有这四个名额的奏章亲自呈递给天子李承道时,后者不禁笑了笑说道: “儒家未能夺得第一,甚是遗憾啊。”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李纲不禁失笑。 儒家虽然实力强劲,但是想要压服诸子百家夺得第一还是够呛。 能拿到四门主修名额之一,就已经很可以了。 跟李纲开了一个小玩笑,李承道再次将目光投注到名单中的那四个学派称谓上。 说实话,他稍稍有些意外,因为相比较儒家、法家、兵家。 就墨家目前在大唐甚至在中原的影响力,其实还称不上“显学”的程度。 因此,墨家脱颖而出夺得四个主修名额这还真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原以为会是「道家」的。 想了想,李承道有些不解地问道:“道家门徒.......不曾来争夺名额么?” 李纲愣了愣,随即解释道:“道家的本派子弟,并不曾前来。 倒是有一小撮自称「黄老派」的道门子弟,闻讯而来。 不过,他们的思想与杂家有些雷同,故而.....” “被刷下去了么?” 李承道微微皱眉。 李纲无奈道:“那些道门弟子一心向道,向往无为而治......” 李纲这么一说,李承道差不多就懂了。 道门向来如此,大概的思想就是你们爱咋咋,别打扰老子修仙飞升。 所以这种世俗的百家盛会,是打动不了道门中人的。 不过问题也不大,道门思想本来就不适合用来治国和教育。 同样的,儒家、法家、墨家,任何一门也不能直接用来治国。 就传统儒家来说,用来教化世人那是恰到好处。 但是用它来治国,那大唐或许可能就是一片酸文腐儒的天下了。 而传统法家呢,与儒家恰恰相反,用它来治国很好,但不可用于教化。 因为传统法家的过于拘泥于刑法,有时候不近人情。 打个比方说,有一户贫穷人家的母亲病重,其子窃人财物为母亲看病,不幸被抓获。 儒家会看在“仁情”的份上稍微减低对其子的惩罚。 但法家不会,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最多奏请朝廷赡养其母。 而结果就是,其子被判徒刑,最终都没能见到老母亲临终-面。 对此,法家的观点是,不可因为一个人先开先例,否则律法无法警示众人。 虽然这话是没错,但总得来说,还是有点不近人情。 当然,如果对象是-名特权阶级,比如大唐的李氏王贵,法家同样会要求严惩。 而这个时候,儒家的“仁情”就会出来拖后腿。 大意就是看在这名李氏王贵先祖曾为国家如何如何的份上,勉为其难放过这回。 所以说,传统儒家与传统法家,都有其局限性。 其实李承道很希望这两家的思想很稍微糅合一下,毕竟儒家与法家的矛盾,并不像儒家与墨家那样天生敌对。 至于墨家就不用多说了,传统墨家简直就是弱者之友、君王之敌。 在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最反感的就是墨家。 只要强国进攻弱国,墨家准会高喊“兼爱非攻”,来帮助弱国保卫国家、抵挡进犯。 所以墨家才会慢慢没落。 最后的兵家就不用说了,国无强兵不能长存,已经充分表明了兵家的地位。 “陛下,可是对这四个名额的人选有所不满意?” 李纲小心询问道。 虽然是诸子百家相互论道选出来的名额,但最终会不会被选上,还是得看李承道的意思。 “并非如此,儒墨法兵四家很适合作为主修。 但是要把他们的学术思想取精华,去糟粕。 成为大唐皇家学院的主修科目,这关系的是大唐千秋万世。” 李承道正色道。 李纲微微一怔,随后问道:“如何取精去杂,请陛下明示。” 李承道直接道:“比如墨家,墨家重视技艺的思想可取,但兼爱非攻则是不可取。 在教学时主教技艺这些方面的知识。 再说儒家,迂腐理念不可取,需要与法家相辅相成,儒家教民,法家治国,这么说你懂了么?” 听完李承道的话后,李纲面露若有所思的神色。 随后他点头道:“老臣明白了,回去后便和各位大人商量。” “嗯。” 李承道这才放下心来。 ...... 百家论道大会过去后,关于四大主修名额的选择也公布了。 待诏令颁布之后,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子弟们,纷纷喜悦庆贺。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都被选入主修名单,但是儒家与法家子弟的竞争,却远远没有结束。 他们彼此,还在竞争大唐第一显学的位置。 至于其他学派,则开始争夺八个辅修名额。 虽然辅修明显不如主修,但怎么说也是兴旺自己一派学术的良机嘛。 然而,在这八个辅修的名额当中,李承道却开始了暗箱操作。 首先被选入的,乃是纵横家。 尽管相比较儒家、法家、墨家三大显学纵横家只是小学派,但李承道却给这个学派很大期望。 纵横家思想不只是合纵连横这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培养对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的人才。 具有战略性目光,才能称得上是纵横家。 这么说吧,长孙无忌虽然属于儒家门徒,但是他却汲取了不少纵横家思想。 因此而要成为国家级智囊谋士,单单师从一门是不行的,需要融合各家知识、思想。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建立新的大唐皇家高等学宫! 在纵横家之后,第二个入选的,便是道家的「黄老派」。 事实上,以道家的地位,屈居辅修地位这是对道家的不尊敬。 好在传统道门子弟-个个忙着修身养性、飞升仙界,倒也不怎么在乎世俗的利益。 至于其分支黄老派,就目前而言,给予一个辅修也足够了。 反正赵弘润注重的,也只是「黄老派」学术中的那点道家核心思想。 希望日后魏国的官员能够耐下心来修身养性。 第三个入选的学派,乃是医家,说实话,这着实让人大为意外。 要知道在当下的时代,医家其实并不兴旺,世人大多还是处于一个「忌讳医术」的年代。 相比之下,反而是那些所谓的迷信巫医更让世人推崇,像什么符水治病等等。 而李承道想要做的,就是提高正统医家的地位,使得医家能够快速发展,毕竟这也是利于万民的事。 而如今医家的领头者,便是孙思邈。 第四个入选的学派,即名家。 对此诸家子弟倒是不意外,毕竟虽然说名家的名气,因为「白马非马论」等典故变得很差。 但事实上,任何一名合格的说客,都要学

相关推荐: 归宿(H)   军师威武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   人妻卖春物语   狂野总统   魔界受欢之叔诱(H)   我以力服仙   姑母撩人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