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如何? 他们从一开始就输了! 郑氏等世家家主们也注意到了他们,尤其是弘农杨氏的家主,看向宇文氏家主时,脸上浮现一丝冷笑与讥讽之意。 他们弘农杨氏的隋王朝可以说是亡于宇文氏手里,因此他对宇文氏没有丝毫好感。 李承道欲对科举制改革,并且进行中央集权,然后找到了他们弘农杨氏寻求支持。 杨广是第一个开始进行科举改革的帝王,因此弘农杨氏对此并不抵触,以和李承道建立姻亲关系为条件,答应支持他。 其他各个世家基本上都是如此,选择支持李承道,并且和李承道建立姻亲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李承道莫名其妙选择了几个一流甚至只能算是中等世家门阀进行联姻的原因。 此番集权成功,他们这些和李承道有过联姻之亲的门阀将会飞黄腾达,取代那些被覆灭的世家,跻身一流甚至是顶尖门阀之列! 因此同为上殿觐见,两方世家家主的神态气度完全不一样。 “支持科举改革……你们实在是愚蠢至极!长此以往我们世家将会不存!” 宇文氏家主指着对方,气得浑身颤抖。 如果所有世家联合起来,单凭兰陵萧氏、双李以及郑氏几个世家的支持,李承道未尝能够稳胜! 而这些一流或者中小世家却投靠了李承道,并且煽动其他中小世家一起,时刻监视他们的动向,掩饰李承道的大军调动,导致了所有世家联合的溃败! 听到他的话,杨氏家主眼里闪过一丝恨色,道:“你宇文氏覆灭我杨氏政权、欺压我杨氏时,可想过如今这一幕!” “可笑啊可笑,如今我杨氏承蒙陛下垂青,将再次崛起甚至跻身于五姓七望之列,而你们宇文氏就要就此没落!” “这正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杨氏家主此时的心情可以说是极为快意,他已经想好了待他杨氏崛起,要如何整治宇文氏了。 “与那位陛下的意志对抗,才是愚蠢之举。” 萧氏家主淡淡说道。 他是在萧皇后的极力劝说之下方才答应支持李承道的,而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无比明智。 否则纵然兰陵萧氏有着不亚于五姓七望那种门阀的庞大势力,也难逃覆灭。 他明白科举制改革会极大损害世家门阀的利益,但是他也看得清楚,继续压制民间寒门子弟的晋升之路,造成两极分化严重,长此以往下去国将不国,民怨激愤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长远下去。 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举了。 既然如此,他们萧氏不妨就顺应大势,尽可能地为自己谋利,又何必去和李承道为敌作对呢? 在宇文氏等家主们恨得咬牙切齿之际,一名太监忽然来到了殿前,用尖锐的声音喊道:“陛下有旨,宣各位家主入殿觐见——” 众多家主们顿时放下了针锋相对,然后整理仪容,排成两列沿着御道走入太极殿。 .. 第一百九十六章 清洗世家,陛下英明! 太极殿内。 李承道高坐在九层台阶的龙椅之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殿内的各个世家家主。 在大殿里面,长孙无忌、贾诩、岳飞、李靖等数位李承道的心腹早已到此了。 来到大殿之后,众家主纷纷要下跪叩拜。 不过在郑氏、杨氏这些家主们也要跪拜之际,但听李承道笑着说道:“此番平定叛乱诸位皆有功劳,这跪拜之礼就免了吧。” 声音和煦,令人有种如沐春风之感。 郑、杨、李等家主们顿时心情大好,一个个纷纷对李承道谢恩。 而宇文氏等家主们闻言,心中顿时一沉,因为李承道这话里透出来的信息太多了。 “叛乱”二字,就已经将他们此番联合对抗朝廷之事给下了定论,此次注定无法善了了。 心中暗叹一声,宇文氏家主跪了下去,恭敬叩首道:“罪民,叩见陛下。” 他身后的众家主稍作犹豫,也纷纷朝李承道叩拜,齐呼道:“罪民,叩见陛下。” 这些家主令其他人都有些吃惊,他们竟然是不做任何反驳,承认了自己的罪名。 不过,这是明智之举。 若是坚持狡辩不认罪,只会惹得李承道的反感,最终从严治罪。 李承道深深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冷笑道:“现在才知道知罪?联合对抗朝廷,操控舆论,鼓动百姓,屯养私兵,拒缴税赋、结党营私、谋反叛乱……这要是不细数,朕都不知道你们居然如此胆大包天!” 李承道的声音冷厉,蕴含浓浓帝王之威,令这些家主们心中都是一颤,就连郑杨这些家主们也都是一惊。 因为屯养私兵……他们也有。 当下这些家主心里就暗自打算,回去以后一定要将族内的私兵给大幅度削减,万不能再超过两千之数,免得引来无故之祸。 宇文氏家主额头上满是冷汗,深深俯首道:“陛下,我等一时受人蒙蔽,方才做出此番不智之事,我宇文氏愿献出八成族产,恳求陛下饶我宇文氏全族上下性命!” 宇文氏家主的话让所有人都有些震惊,献出八成族产?这等同于要了一个世家门阀的命! 没有占据的土地以及房产,世家门阀那么多人口得不到赡养,整个家族会迅速衰落下去,再想要崛起简直是千难万难。 因为任何一个家族的财富都是经过数代甚至是数十代的积累方才有的规模! 宇文氏为了保命,当真是下了血本! 但是若人都活不下去,留着族产又有何用?而且李承道若是把他们的家族灭了,他们家族的全部财富都尽归于朝廷,岂不是更好? 想明白这一点后,其余的各个家主纷纷效仿宇文氏,主动献出自己的族产。 “我杨氏愿献出九成族产,恳请陛下开恩!” “我杜氏愿意献出全部族产,罪民愿以一死谢罪,求陛下饶我杜氏一族!” “我刘氏……” …… 各个家主纷纷向李承道乞饶,一个个涕泪俱下,让人望之便心生不忍。 但是这其中有几分是真情实意,那就难说了,这些家主哪个不是老狐狸,未尝没有抱着借此来打动李承道,让他心软的想法。 不过他们的算盘注定要落空了,李承道自始至终都冷眼旁观,看着他们做戏,一言不发。 等他们最后自己都觉得尴尬,哭不下去的时候,李承道才淡淡道:“演够了?” 众人皆面色通红,杜氏家主忍不住道:“陛下,我等都愿意献出族产以求宽恕,为何您一定要死逼我们?既然如此,那您此番让我们来觐见又是为了什么?” 杜氏家主的语气里满是悲愤。 “献出全部族产以保命,你真当朕是三岁小童不成!” 李承道的语气骤然变得严厉了起来,眼里有讥讽之意,“你们哪个世家不是在本地经营百年,就算拿走了你们的族产,你们难道就没有后手?不能寄存田地产业于奴仆平民名下?” “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你们还不思悔改,妄想用这等拙劣手段诓骗于朕,真以为朕不敢杀你们吗!” 李承道震怒之下,惊得殿内所有人都纷纷跪了下去,齐呼道:“陛下息怒。” 而杜氏家主等人脸色苍白,他们没想到自己的打算完全被李承道给看出来了。 没错,他们就算交出所有族产,但是他们准备的后手依旧可以支持他们东山再起,只不过是一时的衰落罢了,只要人不死就没事。 狡兔尚知三窟,何况他们这些门阀世家? “陛下究竟要让我们如何?就算将我们这些世家全杀了,这于陛下、于大唐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吗?” 宇文氏家主咬牙开口说道,心里已经是豁出去了。 但是他说的是没错的,李承道若真的把他们这些家族全灭了整个大唐都会产生动荡。 因为任何一个地方,治理当地的不是官府,而是世家,世家才是替大唐牧民的真正阶层,就像是后世的地主阶层一样。 只要帝制存在一日,这个阶层就永远不可能消失。 宇文氏家主的意思李承道自然清楚,眼里有一丝无奈之色,他确实不能把这些家族全部灭了,哪怕他们犯了谋反大罪,一口气灭杀五六个世家还好,二十多个世家入果全灭,大唐真的会产生动荡。 要从世家手中逐步将权利收回,非一朝一夕之功。 “尔等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李承道漠然说道,“即日起,尔等每年所需缴纳的税赋增加一倍,但不可向百姓细农们增收钱财,且限你们在一月之内,将以往拖欠的所有税赋给全部补上!” “另外你们族内的土地朕会派人重新清丈,你们家族的士子,十年之内不许参加科考,哪怕是乡试都不行!” 李承道的话音落下,众家主顿时脸色一片惨白,而杨氏家主等人脸上则是浮现兴奋之色。 贾诩嘴角微微上扬,不禁看向了长孙无忌,只见后者也面带笑意。 李承道这一手段,简直是英明无比! ..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央集权 天下任何一个世家,必有诡寄田产,隐瞒不报的做法,对于赋税也都是能拖就拖。 李承道下令清丈所有世家的田产,并且让他们补交往年所拖欠的赋税,此举不仅能让国库有一大笔进账,而且还能清丈出一大批土地! 此外十五个世家日后每年交的赋税增倍,哪怕只是持续十年,这比财富也足够惊人。 不敢最狠的不是这些,而是李承道勒令他们家族子弟十年内不可参加科举,这手段实在是太狠了。 世家之所以能屹立不倒,除却他们在本地根深蒂固外,也在向朝中不断输送自家子弟入朝为官,回馈家族。 十年不准参加科考,那就是十年不准入仕!可想而知对他们的打击有多大! 十五个世家家主皆是脸色惨白,而杨氏等世家则是面露喜色。 未来十年内,将是他们家族发展的黄金时机! “怎么,没有听到朕的话?” 李承道剑眉一挑,语气十分不善。 说实话饶过这些世家完全不是他的个性,所以别指望他有什么好脸色。 “谨遵皇命——” 十五个世家家主们心中不甘,但是面上却不敢表露半点,只能恭声应下,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陛下,我那尚在狱中的孙儿,您看是否……” 刘氏家主一脸期盼之色地看着李承道。 他所说的,自然便是如今还在大理寺下狱的那些舞弊案士子。 “此事毕后,朕会放了他们,但功名不可恢复,且永不可再参加科考!” 李承道斟酌过后,还是决定放过那些舞弊士子们一马,也算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了,总不能真的把这些世家逼得太狠了。 “谢陛下、谢陛下……” 众家主感激涕零,那些都是他们家族的优秀子弟,哪怕不能入朝为官,日后也是可托以家族重任的,保住性命最重要。 敲打完这些家族后,李承道接着将目光投向了郑、李、杨这些世家家主身上,其中就有他的外公郑继伯。 “清丈田地一事,朕要推广于天下,以强我大唐国力,因此尔等也必须遵行,可曾明白?” 李承道正色道,并没有因为这些人与他有亲族或者姻亲关系而放过他们,因为他现在所行之举是为了大唐万世考虑。 郑继伯第一个表态道:“我郑氏愿全力配合陛下。” 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家主也开口道:“我李氏亦是如此。” 他们都为李承道的亲族,自然是要起带头作用的,虽然清丈田地确实会让他们损失不轻,但李承道又岂会亏了他们?在其他方面上自然会有所补偿。 “我杨氏无异议。” 杨氏家主接着说道,然后其他的数个世家家主纷纷开口支持李承道。 他们此番已经得到了天大好处了,李承道给予他们的十年黄金发展期,能让他们将各自的家族发展成一流甚至是顶尖门阀! 这岂是能用金钱财物衡量? 十五个世家家主见他们也都和自己一样的待遇,心中最后的不甘也都消散了。 …… 此番由科举改革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实在是令天下震动。 七个门阀世家因为参与谋反叛乱而被抄家灭族,其中甚至包括了五姓七望中的三家! 李承道的铁血手腕,令天下为之震惊。 无数寒门士子们都大为激动,因为从明面上来看,李承道只是单单因为科举一事而不惜与数个世家开战,但是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看出,经过此事之后皇权将空前集中,世家门阀的影响力则被削弱到了极致。 更加重要的是,天下寒门士子们迎来了真正的崛起机会! 结束世家叛乱一事后,李承道连连颁布了数个政令,整顿国内吏治。 首先便是清丈国土,查清私田;第二将进行科举改革,还晋升之路于天下士子;第三减少行商赋税,提高商人地位;第四实行青苗法,保护农民百姓利益…… 一条条、一项项利于大唐千秋万世的政令被一道道颁布而出,并且借李承道整肃朝纲之威高效迅速地施行了下去。 朝中百官经历此次事变,被清算了四分之一左右,军中的将领们的清算则是更多,因为世家大族们在军中的渗透要更深一些。 一时之间,中层和底层的武将竟然是有些空缺。 …… 皇宫,御书房。 “殿下,您真是把我们瞒得好惨啊。”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道无奈地说道,脸上满是苦笑之意。 他们原以为李承道只是整顿科考,谁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顿雷厉风行的整顿下令大唐上下的弊病都为之一清。 李承道闻言笑道:“并非是不信任于诸卿,而是此事过于冒险,若是说出来卿等定然会劝阻于朕。”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魏征等人顿时哑然。 因为李承道此番故意刺激世家动手,确实是冒险之举,要知道若二十个世家真的联合起兵,颠覆政权并非不可能! 这般冒险之事,他们身为臣子肯定是要进行劝阻的。 所以知道李承道全盘计划的,仅仅只有贾诩一人而已,只有贾诩才会对这般手段感到兴奋,并且全力支持李承道。 见到众人朝自己偷来埋怨的目光,贾诩无奈笑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不让我说我也没办法。” 白了贾诩一眼后,房玄龄摸着胡须说道:“殿下此番清丈国土,可谓是利国利民之举,一扫世家豪绅之积弊,此后国库必将充盈。” “臣倒是觉得陛下的青苗法着实高明,令百姓免去了地主豪绅欺压之苦,极大地保护了百姓们的利益。” 魏征感慨道。 所谓青苗法,就是百姓可朝官府贷款借种子和钱粮以用耕种,利息极低,来年还上就行,这么做可以避免百姓朝地方豪绅借高息贷,若是碰到灾年收成不行,百姓也不至于走投无路,家破人亡。 李承道的每一项政令都非常高明,所以才让长孙无忌等人都赞叹不已。 “这没什么。” 李承道闻言淡淡一笑,轻轻将此事揭过,然后接着问道:“重新举办的会试快近了吧?” 随着科举一届一届的举办下去,寒门弟子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朝堂当中。 李承道将会慢慢形成中央集权,天下权利,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不是分散到世家,受世家掣肘。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效仿女帝设武举,寒门弟子跃龙门 上次科考舞弊案后,李承道震怒,由此引发了一场浩大的改革与变法……以及屠杀。 要重新举办的会试因此稍有拖延,但是眼下也已经快临近了。 此番杜如晦是负责主持会试的,闻言点头道:“回陛下,后日会试就重新举办了,此番定然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臣以性命担保。” 杜如晦这次是无比有底气的,在李承道杀了七个世家上十万人的情况下,要是谁还敢在会考上搞事情,那真是不怕死。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 杜如晦话音落下后,贾诩上前一步说道。 “文和有何事要奏?直说便是。” 李承道直接道,贾诩要奏的事情,想必肯定是很重要的。 贾诩回答道:“陛下,此番整顿军队,虽说将各大世家渗透进军中的将领给剔除了出去,但是中基层将领也因此损失了很多,军中有不少军职都出现了空缺的情况。” “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陛下应该早早处理。” 听到贾诩的话后,李承道的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明年春末过后还要出兵讨伐高句丽,此时军队出了问题怎么能行? “军中缺乏中基层人才啊……” 李承道自言自语道,然后心中忽然一动,笑道:“既然如此,那便开设武举吧。” “文有科举,武有武举,如此一来相得益彰,也刚好能为军中选拔出色将领。” 李承道提出的“武举”,令众人都大为惊奇。 “武举……听起来倒是很可行,不过陛下打算如何设立武举考试项目?” 长孙无忌好奇问道。 李承道回想着女帝设立武举时的内容,心中早有腹稿,因此毫不犹豫地说道:“骑射、武艺、气力、速度、兵韬、排兵
相关推荐: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倒刺
将军宠夫
军师威武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腹黑哥哥。霸道爱》
小公子(H)
下弦美人(H)
宣言(肉)
缠绵星洲(1v1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