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小说

星尘小说> 盖世双谐 > 第147章

第147章

没有他们提供的技术,水师船只没有那么快能造好。” “很好,传朕旨意,将墨家巨子召入宫中,朕要亲自见他。” 李承道说道,眼中精光闪闪。 墨家,是可以被誉为古代科学家的一批人,他们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学术知识以及技术知识,墨家机关术,更是能称之为奇迹般的造物! 能载人的飞鸢、连弩车、转射车……你能想象古代居然能有齿轮这种东西的存在吗? 听到李承道的话,杜如晦脸上有为难之色,道:“陛下,恕臣直言,这群墨家子弟都是一群怪人。” “上次打造水师船只时臣三番两次亲自派人去寻找墨家子弟协助,给出了种种好处,他们都不答应,说什么帮朝廷打造船只,只会加快战争的到来,劳民伤财,与墨家思想不符。” “最后臣亲自登门,费劲口舌才说服墨家巨子相助,而他们提供技术之后拿了钱财就走了,据闻是带着钱去各个乡村帮助百姓造水车、堤坝去了,对入工部做官没有任何兴趣……” 众人闻言,神色都有些古怪。 长孙无忌更是笑道:“看来这墨家巨子不是因为被杜大人说服了,而是因为缺钱了才帮忙提供技术的。” “这些墨家子弟一直秉承兼爱、非攻精神,说来迂腐不堪,但是也是如今少有的侠义之辈。” 杜如晦很是无奈,然后问道:“陛下,您召见墨家巨子所为何事?” 对于自己的意图,李承道也并没有隐瞒,道:“朕欲创办冶造局,独立于工部之外,专门用来研究各种军事、民用技术,朕想找墨家子弟入冶造局。” 听到李承道的话,众人方才恍然,以墨家手中掌握的技术,是绝对有资格加入冶造局的。 经过李承道之前那一番话,他们已经真切意识到了科技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明白冶造局的开办是有必要的。 “不只是墨家,包括诸子百家在内,朕打算开班大唐皇家学院,挑选十二诸子百家纳入其中。” 李承道又道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计划。 然而众人对此却是面面相觑,挑选诸子百家纳入大唐皇家学院? “陛下,诸子百家,各家理念和特点不同,甚至完全无法兼容的,自古以来都是师法学或儒学,挑选十二家入学院,这实在是……不妥。” 长孙无忌摇头道。 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理念,彼此之间不能兼容。 举个例子,桌子上有半杯水,儒家看见后,就会摇头说:“放半杯水,不符合礼制。” 道家:“还剩下半杯水啊,那就这样吧,不加了。” 法家:“谁允许你私自喝掉半杯水的?杀!” 兵家:“如何用这半杯水让敌军投降。” 阴阳家:“水为阴、火为阳,阴阳相生……” 医家:“这半杯水可以熬一两药。” 名家:“半杯水还是水吗?装了半杯水的杯子还是杯子吗?” 小说家:“这半杯水可是大有来头……” 农家:“这半杯水没人要我就拿去浇菜了。” …… 理念、特点各自不同,怎能一起纳入学府作为学科? “到时候你们便知道了。” 李承道笑了笑,卖了一个关子。 众臣不由得相顾无语,只能把好奇埋在心里,等李承道筹建皇家学府的时候了。 不过他们都不是很担心,因为他们能想到的事情,李承道肯定也能想到,而李承道想到了还决定去做,那么就说明对此已经有所对策。 …… 得到李承道的命令后,杜如晦很快就派人去寻找墨家巨子,将李承道要召见他的消息传达了过去。 墨家子弟确实是一群很难让人理解,但是颇具侠义精神的人。 他们追求平等、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帮助弱者抵抗强者。 简单来说就是谁弱我帮谁,大家和和气气的不要打架。 而在如今中原统一的和平年代,他们的非攻理念也就无用武之地了,因为墨家再怎么说也是中原百家之一,不可能迂腐到去帮助外人。 所以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去各地无偿帮助百姓和穷人,因此才说他们具有侠义精神。 汴州某乡村。 墨家巨子现在便带着一众墨家子弟在此协助当地村民兴建水利设施。 墨家在民间还是颇具名望、受百姓爱戴的,虽然历代王朝都很看不起他们这种迂腐的理念,但是看在他们还算老实的份上,也对他们不管不顾。 杜如晦派出的人,便来此找到了墨家巨子。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提升工、商地位,墨家机关术 “老丈,请问墨家巨子现在在哪里?” 一名吏部官员带人进入村子里后,客气地朝村口一名晒太阳打盹儿的老者问道。 “啥?” 这名老者年纪很大了,耳朵有些背,一开始并没有听到他说什么。 这名官员又客客气气地问了一遍,道:“我们是来找墨家巨子的,能否麻烦老丈指个路?” “墨家巨子?你是说许墨那后生吧,之前听人说他是什么巨子来着。” 老人恍然道,然后忽然警惕地看了这名官员和他身后的五六名随从一眼,道:“你们找许墨何事,不会是来抓他们的吧?” 墨家子弟到处行善事,有时候会强替百姓出头,所以偶尔会遭到官府抓捕惩治。 吏部官员笑了笑,朝北边拱了拱手说道:“我等是奉陛下之命,来请墨家巨子入宫觐见的。” “陛下?” 这老者闻言吓了一跳,他这辈子哪里见过宫中来的人,更遑论当今天子的使者。 不过听这官员这么说,他也不怀疑了,上去领着他们朝村子里走去。 汴州也是遭受旱灾的地域之一,如今旱灾已解,村子里随处可见水车引渠等农用灌溉设施,良田重焕生机。 老者带着吏部官员来到一处田埂,指着在田里劳作的一个人道:“那个便是许墨了,你们要找的墨家巨子。” “他就是墨家巨子?” 吏部官员见状一愣,实在没想到身为墨家巨子居然会亲自下田进行农耕。 吃惊归吃惊,想起这次来的使命,吏部官员写过老者后,便走了过去,朗声道:“敢问足下可是许墨先生、墨家巨子?” 后者闻言抬头看向了他。 许墨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文弱和书生气的年轻人,很难想象这么个年轻人就是传闻中的墨家巨子。 “我就是,你们是杜大人派来的人吧?若是劝我去为官的话还是免了。” 许墨用脖子上挂着的毛巾擦了擦汗水说道,显然杜如晦不是第一次派人过来找揽他了。 吏部官员微微一笑,道:“我等是奉天子之命,来请许先生入宫觐见。” “天子?” 听闻此言,不仅是许墨,农田里众多村民都吃了一惊,用惊讶的目光看向了许墨。 当今天子亲自派人来召入宫中觐见,这是何等的殊荣! 许墨也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不禁有些惊异道:“我何德何能,竟能入陛下天眼?” 吏部官员笑道:“许先生携墨家子弟四处行善、帮助农耕,旱灾时还帮各地百姓打井寻找水源,且上次有协助朝廷建造水军之功,是故陛下欲召许先生入宫觐见。” “不过最主要的是,陛下对你们墨家感兴趣。” 听到前面的话还好,后面那句话直接让许墨心中一动。 陛下难不成对我们墨家理念感兴趣?若真是如此,那么这将会是我墨家理念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于是他直接道:“草民愿意前去。” ........ 因为李承道的名声在外,这位墨家巨子很爽快地跟着吏部官员前往宫中觐见。 听到这个消息的杜如晦简直觉得不可思议,他本来以为最后需要自己亲自出马呢。 差不多十日后,李承道便在宫中接见了许墨以及他一起前来的墨家门徒。 御书房。 “草民许墨,叩见陛下。” 许墨朝李承道恭恭敬敬下跪参拜道。 李承道打量了许墨两眼,有些讶异于他的年轻,然后笑道:“墨家不是崇尚人人平等么?为何你身为墨家巨子,见了朕还要下跪参拜?” 他这话存了一点刁难和考验的意思,想看看这位墨家巨子的胆识如何。 后面那几位墨家门徒都有些不安,而许墨则说道:“陛下乃千古圣君,此番赈灾及时拯救了万万百姓,功比尧舜,草民自然要拜。” “且陛下那一番人定胜天的言论,亦让草民佩服不已。” 这听起来是马屁,但从墨家子弟这些直肠子的人口中说出,那就是实话了。 李承道笑了笑,对此不可置否,然后问道:“你可知朕今日召见你所谓何事?” “知晓一二,草民在路上想了许多,本以为陛下是对墨家学说感兴趣,但是仔细想了想,陛下非常人,更注重事功,让大唐变得更加强盛。” “因此草民斗胆猜测,陛下实际上是对我墨家手中掌握的技术感兴趣。” 许墨回答道,令李承道有些意外。 “之前杜卿召你多次你都不肯入朝为官,你既然知道朕对你墨家的技术感兴趣,此番为何还会入宫觐见?” 李承道询问道。 按照墨家的个性,应当是跑的远远的才对,不可能入宫觐见。 而许墨的回答也颇出人意料。 “历代君王之所以拉拢我墨家,是想要靠我墨家技术强兵,此非我之愿。” “但是陛下不同,陛下不论是令户部耗费百万银提前赈灾,还是逼迫各大世家交粮救民,都可以看出陛下乃是心怀百姓的仁君。” “似陛下这等君主,值得我墨家相随,我墨家愿献出一份薄力任陛下差遣。” 许墨正色道。 李承道微微一愣,随后哈哈大笑一声,道:“这一代墨家巨子果然非常人,墨家将因你而中兴!” “你说的没错,朕的确对你们墨家掌握的技术感兴趣,因为在朕看来,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让国家强盛的关键所在。” 李承道的一番话,让许墨顿时眼睛一亮。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引导墨家机关术演变成机械学 这一代墨家巨子并不如历代墨家巨子一般迂腐,这令李承道是比较意外的,不过这是一件好事。 “朕欲开创冶造局,召集一批能工巧匠来专门从事先进技术的研究,墨家可愿加入?” 李承道看着许墨问道。 墨家机关术高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墨家子弟具有别具一格的创新和研究精神,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其根本就是在于创新。 “冶造局主要制造和研究什么东西?” 许墨并没有急着答应,而是询问道。 “尖端技术以及没有出现过的创新技术,军用、民用都可以研究。” 李承道说道,“比如说轨道马车,这是开创冶造局后第一件要投入研究和生产的东西。” “轨道马车是什么?” 许墨疑惑地问道,这个名词他还是第一次听见。 李承道早有准备,从龙案上拿起几张画好的图纸递给了许墨。 许墨接过来看了几眼后,眼中顿时浮现震惊之色,道:“陛下欲将此物在全国范围内投入铺设?!” 图纸上有一份路线图,清楚清晰可见连接了各大都城,这是一项堪称宏伟的工程。 轨道马车的原理并不复杂,许墨只是看了一眼便明白了,但是这种并不复杂的东西,却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你再看看这几张。” 李承道又将几张图纸递了过去,这几张图纸上是火铳、火炮的结构剖析图! “火药……还能这么用?” 许墨瞪大了眼睛,语气中满是难以置信。 火药如今已经存在了,但是一般都被当做烟火来用,居然还可以做成武器?! 从李承道交给他的这几张图纸里,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放下图纸后,许墨毫不犹豫地说道:“陛下,我墨家愿意加入冶造局!” 他的直觉告诉他,若是他不加入冶造局,他绝对会后悔一辈子。 跟在许墨身后的几名墨家门徒都惊了,巨子居然这么轻易地就答应加入冶造局? “好,冶造局就交给你了,朕还会筛选一批能工巧匠们加入冶造局,还请许先生不要吝啬传授墨家机关术术。” 李承道笑着说道。 “陛下言重了,草民当不起先生称谓,草民必定毫不保留,将墨家之术发扬光大!” 许墨神色坚定地说道。 墨家的种种技术虽然神奇,可一直都被视为是奇淫巧技、旁门左道,而李承道却如此重视这些技术,并且将其视为国家强盛的关键! 这正是他们墨家发展的机会! 看着许墨的神色,李承道忍不住在心里松了口气,总算是把这个墨家巨子给忽悠下来了。 若是在他的引导之下,墨家机关术演变成机械学,那该是何等壮举! …… 许墨同意加入冶造局后,便将所有墨家子弟都召集到了长安。 墨家如今已经算是衰落了下来,整个墨家的门徒也不过才数百人而已。 但是人才贵精不贵多,一下子得到这数百名墨家的人才,李承道已经很满意了。 他令贾诩专门在长安南郊划出了一片土地来作为冶造局的总部,并且从工部兵造局筛选了一批熟练的老工匠以及有天赋的年轻工匠过去学习。 冶造局不属于六部管辖,而是由贾诩负责,研发费用则是从李承道的内库拨给,这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其独立性。 工部对此是颇有微词,特别是兵造局,他们觉得冶造局抢了他们的饭碗,研发技术这些事交给他们不就行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兵造局发展到如今,他们的思维模式与制度已经定型了,在原有技术上很难创新。 冶造局是全新成立的,有墨家子弟的加入,并且保证其独立性,那么它的发展潜力将比兵造局高的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冶造局在忙着成立,兵部在筹备来年开春的远征,三省官员在敲定农商并举的国策。 就在这样的忙碌之中,很快便到了年末了。 今年冬天对于大唐百姓而言并不是一个好过的冬天,受旱灾蝗灾影响,多地百姓们颗粒无收,若是放在往年绝对是一场灾难,一个冬天不知道要饿死冻死多少人。 不过今年有朝廷作为百姓们的后盾,所以冬天虽然难过一些,却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说起来还算幸运,今年的冬季不如去年那般漫长,到了临近开春之际便提前结束了,冰融雪化万物复苏。 而伴随着开春的到来,朝廷也颁布了几项震惊天下的诏令。 第一件事便是集合大军,攻打高句丽。 第二件事,大力推行青苗法,鼓励农耕,同时鼓励民间开展贸易,提高商人地位,还专门颁布了几项针对民间商贸的律法。 这些诏令一经发出后,便当整个大唐都沸腾了。 去年刚刚度过种种天灾,应该是休养生息才对,为何要在此时攻打高丽? 这个也就算了,毕竟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当下转移内部矛盾的必要决策,而且也需要通过战争来进行掠夺,弥补国库的损耗。 但是提高商人地位、鼓励民间贸易,这就让人不能理解了。 自古以来重农抑商,商人地位提高了,那岂不是荒废了农耕? 但是随着诏令颁布的几项法律,就让些许反对的声音全部消失了。 提高商人地位、放宽贸易限制、鼓励民间贸易的同时,也会提高商业赋税;而商业赋税的三分之二则是拿来成立农业补贴基金。 还有开办朝廷贷款,鼓励商人向朝廷借贷…… …… 一系列的国策在李承道的支持下,迅速推行着。 而远征高句丽的大军,也做好了准备。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天子点将,大军出征 公元632年。 唐皇李承道下诏远征高句丽,兵分水陆两军,发兵三十万直攻壤平城。 四月初三,白袍军出征之日。 这一日,长安城外,人头攒动。 得知天子要发兵攻打高句丽,举办誓师仪式,几乎整个长安城的人,都赶到了南郊郊,送大军出征。 李承道乘龙辇出城门,亲率文武百官,为白袍军誓师。 南郊军营, 玄武校场上,一个高达三丈的点将台屹立其中。 点将台前方,八万白袍军整齐威严,五万西北铁骑持甲而立,一白一黑仿佛形成了鲜明对比,一眼望不到头。 而在渭水之上,更有庞大的楼船连绵数十里!上面站满了水军! 今日参与誓师仪式的,除却水军全部到场外,其余大军都只是到了一部分,其余大军会在出发之后从驻地加入到远征队伍之中。 但是即便是这样,今天到场的军队依旧令人感到窒息,他们的脸上、他们的眼睛里,杀气弥漫,战意沸腾! 白袍军勇猛精锐冠绝天下,登基之后,李承道便将白袍军的数量控制在八万人。 全军上下八万将士一上战场,就忘却生死,敢战、敢死战! 而西北重骑,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虽然在长安的只有五万大军,但他们的气势却丝毫不弱于白袍军! 这便是陛下麾下的精锐

相关推荐: 大唐绿帽王   倒刺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偏执狂   姑母撩人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小公子(H)   军师威武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御用兵王